时间: 2025-04-26 11:5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3:38
小疾偶书
作者: 陆游 〔宋代〕
书生本愿致时康,自怪秋来疾在床。
胸次岂无医国策,囊中幸有活人方。
但知元气为根本,正使长生亦秕糠。
竖子何劳一除扫,区区犹欲恃膏肓。
这位书生本想为时局贡献力量,没想到秋天来临时却卧病在床。
胸中难道没有治国的良策吗?幸运的是口袋里有活人的药方。
但我明白,人的元气是根本,即使能长生,也不过是无用之物。
小辈何必费心去除去杂事,微不足道的事情竟然还想依赖那些虚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词人。其一生经历了南宋初期的动荡,积极参与政治,提出过许多治国的主张。他的诗歌以爱国情怀、豪放风格著称,作品中常体现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小疾偶书》创作于陆游晚年,他在诗中反映了自己身处病痛的无奈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正值南宋国势衰弱,陆游希望能够为国尽力,但因身体缺陷而感到无能为力,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与自责。
《小疾偶书》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陆游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首句中,书生本愿为时局贡献力量,但因病倒而感到自责,展现了他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接下来的两句则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虽然“胸次岂无医国策”,但又意识到治国的良策并不能解决自身的病痛,甚至连“活人方”也显得苍白无力。
最后两句以“竖子”自称,似乎在自嘲年轻一代对治国理政的肤浅理解,以及对虚名的依赖。陆游在此表达出一种对年轻人的失望,同时也暗含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病痛反映出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诗人用自己微弱的声音呼唤对社会的关注,深刻而富有哲理。
全诗表达了陆游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无力感,反映了身处乱世中的知识分子的苦闷与挣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显现出他内心的矛盾与渴望。
陆游的“书生”指的是:
A. 农民
B. 士人
C. 工匠
D. 商人
诗中提到的“活人方”主要代表:
A. 书籍
B. 医疗的药方
C. 外国的政策
D. 年轻人的理想
诗人对年轻人的态度是:
A. 赞赏
B. 失望
C. 无所谓
D. 期待
陆游与杜甫在诗中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切与个人的无奈,但陆游更加注重自我反省,而杜甫则更多地展示了对社会的直接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