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9:05
未怪穷山寂寞居,此情常与世情疏。
谁家生计无闲地,太半归来已白须。
不用看云眠永日,会思临水寄双鱼。
公私逋负田园薄,未至妨人作乐无。
不怪在穷山中寂寞地生活,这种情感常常与世俗的情感隔绝。
哪家生计没有闲暇的地方,回到家时大多数人已经白发苍苍。
不必看云在天空中沉沉入睡,心中仍然会思念在水边寄托的双鱼。
公私之间的负担使得田园生活变得薄弱,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去享受乐趣。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其诗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的观察。黄庭坚与苏轼、李清照等人并称,尤其在词、诗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此诗作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思考与感慨。在经历了人生的浮沉之后,他更倾向于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淡然与对自然的向往。
这首诗从一开始就以“未怪穷山寂寞居”开篇,表现出诗人内心对隐居生活的接受与理解,尽管身处寂静的山林,却不以此为苦。黄庭坚通过对比,揭示出世俗生活中的忙碌与烦恼,特别是“谁家生计无闲地”,强调了生活的艰辛和对家乡的眷恋。
诗中“太半归来已白须”一句,深刻揭示了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许多人在忙碌中渐渐老去,最终回归到故土时,已是满头白发。这样的感慨让人倍感沉重,但又透出淡淡的哲思。接下来的“会思临水寄双鱼”,则呈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水边的双鱼象征着自由与闲适,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在结尾处以“公私逋负田园薄”来总结,揭示了社会责任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虽然生活中有许多负担,但这并不妨碍人们追求内心的快乐。诗歌通过对比、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形成了独特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比与意象,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快乐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个人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诗中“未怪穷山寂寞居”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A. 怨恨
B. 接受
C. 迷茫
“公私逋负田园薄”意味着:
A. 生活富裕
B. 责任重
C. 田园丰厚
诗中提到的“临水寄双鱼”象征着:
A. 逃避
B. 理想与追求
C. 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