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3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4:30:20
道常无一物,学要反三隅。
喜与嗔同本,嗔时喜自俱。
心随物作宰,人谓我非夫。
利用兼精义,还成到岸桴。
这首诗的意思是:道本来是没有任何物质的,学习要回归到事物的本源。喜与怒是同根同源的,生气的时候喜也会随之而来。人的心随外物而变化,别人却说我不是这样的人。利用事物兼顾精义,才能最终达到岸边的木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绝句的方式,结构紧凑,语意深刻。诗中探讨了“道”的本质,强调了事物的本源和人心的变化。黄庭坚通过对情感的反思,揭示了喜怒之间的辩证关系,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心随物作宰”引发了对人自身存在的思考,体现了对外界影响的敏感和对自我的反省。通过“利用兼精义”的表达,诗人强调了学识的深度和广度,最终达到心灵的宁静与智慧的彼岸,展现了一种高远的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道与心的关系,强调在纷扰的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追求智慧与真理,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道常无一物”,这句话的意思是?
“心随物作宰”反映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岸桴”象征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