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22:1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22:16:24
秋题牡丹丛
白居易 〔唐代〕
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
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
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景象。傍晚时分,白露已经降临,早晨的凉风带来了一丝寒意。盛开的红色牡丹已经凋谢,碧绿的花朵也开始枯萎。幽静的人坐在那里,彼此对望,心中都充满了萧条与忧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秋天的凋零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常常与古代诗人抒发的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相呼应。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通俗易懂和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白居易的诗作数量众多,涵盖了多种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秋天,诗人感受到的秋天的萧瑟与生命的无常,可能与他个人的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此时,白居易已经经历了官场的沉浮和人生的起伏,内心的感慨愈加深刻。
《秋题牡丹丛》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感受。诗的开头便以“晚丛白露夕”引入,描绘了一个清冷的秋日晚景,给人一种宁静却又略显凄凉的氛围。随着“衰叶凉风朝”的出现,诗人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萧瑟,似乎在隐喻着生命的脆弱。
红艳的牡丹花早已凋谢,碧芳也随之消逝,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观察,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诗的最后一句“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将这种情感升华到人与人之间的共鸣。两位“幽人”在此刻相对而坐,虽然身处安静之中,却心中皆感到无奈和悲凉。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境,表达了白居易对秋天的感慨和对生命的反思,展现了他作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及对社会人生的敏锐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萧条,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情感基调是凄凉与沉思,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白露”指的是哪个季节的节气?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诗中的“幽人”指的是?
A. 朋友
B. 独自的人
C. 诗人的顾客
D. 自然界的精灵
诗的情感基调主要是?
A. 快乐
B. 悲凉
C. 愤怒
D.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秋题牡丹丛》与杜甫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在描写秋天的萧条与人生感慨上有相似之处,但白居易更注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生活困境的反思。两位诗人的风格不同,但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