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张子高归延平》

时间: 2025-04-26 04:39:23

诗句

乱世读书少,前人教子难。

青灯尝合席,红叶趱归鞍。

梅自知春近,松应耐岁寒。

楼高新月好,后夜与谁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9:23

原文展示:

送张子高归延平 谢枋得 〔宋代〕

乱世读书少,前人教子难。 青灯尝合席,红叶趱归鞍。 梅自知春近,松应耐岁寒。 楼高新月好,后夜与谁看。

白话文翻译:

在动荡的时代,读书的机会稀少,前辈教导子女也变得困难。 青灯下我们曾同席共读,如今你带着红叶匆匆踏上归途。 梅花自知春天即将到来,松树应当能耐受严冬的寒冷。 高楼上新月如此美好,但不知后夜我将和谁一同观赏。

注释:

  • 乱世:指动荡不安的时代。
  • 青灯:指夜晚读书时点的灯。
  • 合席:同坐一席,指共同学习。
  • 红叶:秋天的叶子,这里可能象征着离别的时节。
  • 趱归鞍:匆匆踏上归途。
  • 梅自知春近:梅花能感知春天的临近。
  • 松应耐岁寒:松树能耐受严寒,象征坚韧不拔。
  • 新月:初升的月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宋代诗人、文学家。他生活在南宋末年,经历了国家的动荡和灭亡。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谢枋得在乱世中送别友人张子高归乡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坚韧不拔品质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乱世中的读书场景和友人离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青灯尝合席,红叶趱归鞍”一句,既回忆了与友人共读的美好时光,又描绘了友人匆匆离去的情景,情感真挚。后两句通过对梅花和松树的描写,寄托了对友人坚韧品质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乱世读书少,前人教子难。”:在动荡的时代,读书的机会稀少,前辈教导子女也变得困难。
  2. “青灯尝合席,红叶趱归鞍。”:青灯下我们曾同席共读,如今你带着红叶匆匆踏上归途。
  3. “梅自知春近,松应耐岁寒。”:梅花自知春天即将到来,松树应当能耐受严冬的寒冷。
  4. “楼高新月好,后夜与谁看。”:高楼上新月如此美好,但不知后夜我将和谁一同观赏。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自知春近”比喻梅花能感知春天的临近,“松应耐岁寒”比喻松树能耐受严寒。
  • 拟人:“梅自知春近”赋予梅花以人的感知能力。
  • 对仗:“青灯尝合席,红叶趱归鞍”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期望。诗人通过送别友人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坚韧品质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灯:象征着读书和学习的场景。
  • 红叶:象征着离别的时节。
  • 梅花:象征着春天的临近和希望。
  • 松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灯尝合席”中的“青灯”指的是什么? A. 青色的灯 B. 夜晚读书时点的灯 C. 青色的叶子 D. 青色的马 答案:B

  2. 诗中“梅自知春近”中的“梅”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临近 B. 冬天的寒冷 C. 离别的悲伤 D. 友人的归来 答案:A

  3. 诗中“松应耐岁寒”中的“松”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临近 B. 冬天的寒冷 C. 坚韧不拔的品质 D. 友人的归来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王维《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谢枋得《送张子高归延平》: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而谢枋得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谢枋得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渔歌 奉和喜雪应制 程将军夫人挽诗 题襄阳图 送王判官 送吕向补阙西岳勒碑 奉和圣制早度蒲津关 书殿赐宴应制 奉和圣制答二相出雀鼠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户字头的字 鼻字旁的字 臣字旁的字 龙泉太阿 齊字旁的字 誓死不从 功成弗居 槐里月 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抱虎枕蛟 深藏远遁 啮血为盟 乡约 包含匙的词语有哪些 豆字旁的字 烨烨 包含而的词语有哪些 珠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