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9:01
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韵)
作者: 李弥逊〔宋代〕
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
惊涛如许,梦魂无路绝横流。
安得如云长翮,命驾不须千里,上下逐君游。
此计杳难就,注目倚江楼。
西风里,多少恨,寄歌头。
飞奴接翼,为我三度下南州。
三得伯恭佳词。正是天寒日暮,
独钓一江残雪,风猎碧莎裘。
和子浩然句,一酌散千忧。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感叹自从不见隐居的君子,感觉一个月仿佛比三秋还要漫长。波涛汹涌,梦中也无法找到归路。希望能像云一样展翅高飞,驾着云游遍千里,与君子一起游玩。这样的想法虽然难以实现,只能倚靠在江楼处默默注视。西风中,心中满是遗憾,只能寄情于歌声。愿那飞翔的使者能够为我三次去南州,带来友人的佳作。正值寒冷的天气,日暮时分,我独自一人在江边钓鱼,看着残雪,风猎猎吹动着我的衣裳。我和浩然的句子相和,一饮而尽,散去心中的千愁万恨。
作者介绍:李弥逊,字子云,号澹庵,宋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感悟。其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山水为背景,抒发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弥逊与友人向伯恭的交往中,向伯恭寄来了佳作,诗人因思念而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李弥逊的《水调歌头》通过精炼的语言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内涵。诗歌以“隐君子”的形象开头,表现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借此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接着,诗人以“惊涛”和“梦魂无路”描绘了内心的波动与无奈,表现出一种孤独与迷茫的情感。
诗中“安得如云长翮,命驾不须千里,上下逐君游”充分体现了诗人希望与友人相聚的强烈愿望,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尽管“此计杳难就”,但诗人依然选择寄情于歌,寓情于景,表现了对友人的牵挂。最后,诗人在寒冷的日暮中独自钓江,寓意着一种淡然与自我安慰的境界,显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洒脱态度。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层次分明,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展现了李弥逊深邃的哲思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思念与孤独构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隐君子”是指什么?
诗人希望能如“云长翮”是想表达什么?
“西风里,多少恨,寄歌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