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苜蓿峰寄家人》

时间: 2025-05-07 01:23:07

诗句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1:23:07

原文展示:

题苜蓿峰寄家人
作者:岑参

苜蓿峰边逢立春,
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相忆,
不见沙场愁杀人。

白话文翻译:

在苜蓿峰边迎来了立春,
胡芦河上泪水沾湿了手巾。
闺房中只是在空虚地相思,
无法在沙场上见到你,心中愁苦万分。

注释:

  • 苜蓿峰:一种山峰,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高峰,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春天的开始,象征着新的生机。
  • 胡芦河:可能是指某条实际存在的河流,暗示诗人身处的环境。
  • 泪沾巾: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思念而流泪的情景。
  • 闺中:指的是女性的居所,常用于表达思念之情。
  • 沙场:指战场,表示诗人对家人或爱人的担忧与思念。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唐代诗人多以个人情感为主线,寄托对家人的思念与对战争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岑参(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以豪放、奔放和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边疆风光和士兵的生活,常流露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岑参身处边疆,面对战乱与离别,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与对战争的忧虑。在立春之际,象征着新生命的开始,诗人却因远离家乡而倍感孤独。

诗歌鉴赏:

岑参的《题苜蓿峰寄家人》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边塞诗。诗中通过对立春的描绘,传达了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希望,但诗人却因身处异乡而感到无尽的孤独和思念。首句“苜蓿峰边逢立春”设置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场景,然而随之而来的“胡芦河上泪沾巾”却将这种美好瞬间转化为对家人的深刻思念,泪水象征着思念的苦涩与无奈。

后两句“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对闺中亲人的思念与对战场上危险的担忧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生离死别和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全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岑参作为边塞诗人的深刻内心世界,以及对家人和家国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苜蓿峰边逢立春”:诗人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暗示着新的开始。
    • “胡芦河上泪沾巾”:在美丽的春天,诗人却因思念而泪流满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 “闺中只是空相忆”:在家中,诗人只能空自回忆,表现出孤独。
    • “不见沙场愁杀人”:无法亲身见到家人,心中充满对战争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担心。
  • 修辞手法

    • 对比:春天的生机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泪水、河流等意象,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比喻:将思念比作泪水,形象生动。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与对战争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在边疆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苜蓿峰:象征着遥远和思念。
  • 立春: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泪水:表现了思念的痛苦与无奈。
  • 沙场:象征战争与不安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苜蓿峰”代表什么? A. 春天的景象
    B. 思念的地方
    C. 战场

  2. 诗人因为什么而流泪? A. 看到春天的美景
    B. 思念家人
    C. 战争的残酷

  3. “闺中只是空相忆”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孤独与思念
    C. 对战争的热爱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王昌龄《出塞》

诗词对比

  • 岑参与王之涣的边塞诗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但岑参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对家人的担忧,而王之涣则更多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边塞诗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上谷送客游江湖 送雍陶及第归成都宁亲 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 寄柳舍人宗元 秋夜仰怀钱孟二公琴客会 送惠雅法师归玉泉 送道者 送陈商 田将军书院 宿姚少府北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小字头的字 嘉享 燃糠自照 包含费的成语 包含稳的成语 何去何从 鹿角胶 榷署 肉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涣汗大号 子孙 钻穴逾垣 儿字旁的字 诸事麇集 比字旁的字 过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