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9:0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9:09:51
首秋轮台
岑参 〔唐代〕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羶。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在异域阴山的外面,有一座孤独的城池,周围是茫茫的雪海。秋天来到时,只有大雁在飞翔,夏天过去后再也听不见蝉鸣。雨水轻轻拂过毡墙,使其湿润;风吹动着毯子的边缘,散发出腥味。在这轮台这片万里土地上,三年来我无所事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岑参(715-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河东。他以描绘边塞风光、士兵的生活以及思乡之情而闻名,作品风格豪放,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岑参任职于西域边防期间,反映了他在遥远的轮台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思乡,正值秋冬交替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自己的身世与情感。
《首秋轮台》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诗中透露出强烈的思乡情感与对边塞生活的感慨。首联“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描绘了一个孤寂的边疆环境,阴山的远景与雪海的苍茫形成鲜明对比,渲染出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氛围。次联“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夏天的蝉鸣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秋天的雁阵,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孤独。
接下来的“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生活场景,雨水缠绵,风声萧瑟,展现了艰苦的边防生活。最后一句“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则是对自己在边疆生活的深刻感慨,三年的漫长岁月中,诗人感到无所事事,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油然而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表达,呈现出一种孤独、凄凉与思乡的情绪,深刻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边塞生活的真实体验与内心感受。
逐句解析: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羶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边塞生活的孤独感受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展示了边疆生活的艰苦与诗人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孤城”指的是哪里?
诗中“秋来唯有雁”的意思是:
诗人描述的居住环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岑参与王之涣的边塞诗有相似之处,均以边塞为背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岑参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王之涣的作品则多展示壮阔的自然景观与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