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5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3:06
春来深谷雪方消,
莺别寒林傍翠条。
到处为怜烟景好,
隔帘多爱语声娇。
不同蜀魄啼残月,
唯逐天鸡转诘朝。
少妇听时思旧曲,
玉楼从此动云韶。
春天来临,深谷中的雪刚刚融化,
黄莺离开寒冷的树林,栖息在翠绿的枝条上。
到处都令人怜惜这美丽的烟雾景色,
隔着窗帘,常常听到娇媚的歌声。
与蜀地的魂魄不同,这鸟儿在残月下鸣叫,
它只随天边的鸡鸣,等到天亮。
年轻的少妇在听到时,思念起往日的曲调,
从此,玉楼之中响起了动人的乐声。
“蜀魄”指代的蜀地,古时为蜀汉所在之地,诗人可能在表达对往事的怀念。同时,提到的“玉楼”即为高贵华丽的楼阁,象征着美好的生活和爱情。
姚合,字子云,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晚年隐居于山林。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咏莺》创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时,诗人借助莺鸟的鸣叫,表达了春天的美丽和个人情感的寄托。此时的社会环境充满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思考。
《咏莺》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象的诗歌,表现了自然美与人情美的融合。诗的开头,描绘了春天来临时的情景,深谷中的雪刚刚融化,展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接着,莺鸟在翠绿的树条上鸣叫,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希望。这种自然的变化,使人产生了对美好景色的怜惜和向往。
在诗的中段,诗人通过“隔帘多爱语声娇”的描写,展现了温暖的春日里,人们在美好环境中的亲密交流,渗透出一丝温馨和情感的流动。而“不同蜀魄啼残月,唯逐天鸡转诘朝”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不同地域文化的思考与感悟,蜀地的莺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带有一丝淡淡的惆怅。
最后两句中,少妇的思念和音乐的响起,传达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融合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清新的语言,表达了春天的美丽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令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温暖。
整首诗歌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和莺鸟的鸣叫,表达了对生命与爱情的赞美,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感。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莺别寒林傍翠条”中的“莺”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蜀魄”代表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