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16:3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16:38:41
谪居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面瘦头斑四十四,
远谪江州为郡吏。
逢时弃置从不才,
未老衰羸为何事。
火烧寒涧松为烬,
霜降春林花委地。
遭时荣悴一时间,
岂是昭昭上天意。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年四十四,面容消瘦,头发斑白,被贬谪到江州做个小官。遇到这样的时代,我被抛弃,实在是因为才干不足。即使尚未老去,身体却已经衰弱,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大火把寒冷的山涧松树烧成了灰烬,霜降后春天的林间花朵也纷纷凋落。在这短暂的时光中,遭遇荣华与衰败,难道真是上天的意志?
作者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关心民生和政治理想而闻名。他的诗作涵盖了爱情、田园、政治等多个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白居易被贬谪至江州期间,正值人生的低谷。诗中流露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感慨,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思考和对命运的困惑。
《谪居》是一首深具人生哲理的诗作,白居易通过个人的遭遇表达了对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通过"面瘦头斑"的自我描写,展示了他在贬谪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白居易将自己的命运与自然景象相联系,"火烧寒涧松为烬"和"霜降春林花委地"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无情和人生的脆弱,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感悟。
诗的结尾以“岂是昭昭上天意”收束,表现出一种对命运的不平和对生活的无奈,传达出作者对天地之间命运安排的深刻疑惑。这种对命运的反思不仅是白居易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普遍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种共鸣。整体而言,这首诗用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白居易的思考深度和情感细腻,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白居易在仕途失意和人生低谷时的无奈与感慨,反映了对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的无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白居易在诗中几岁?
诗中提到的自然灾害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书目和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白居易的作品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