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2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23:01
一萼红•春日东园
作者: 沈谦 〔明代〕
漫窥帘。爱桃花万树,新雨拆红缄。
近水无言,随风有恨,欹斜直恁娇憨。
栖不稳画梁双燕,为营巢终日语呢喃。
似喜仍忧,乍暄还冷,情绪恹恹。
尽道西郊堪赏,便倡条冶叶,谁再沾粘。
泪岂因花,病非中酒,羞称宋玉江淹。
受尽孤眠况味,眠又起,真欲似春蚕。
忽见隔楼山影,想杀眉尖。
在窗帘外漫不经心地窥视,喜爱那万树桃花,最近的雨水洗净了花瓣。
靠近水边默默无言,随风而来的却是心中的怨恨,花瓣斜斜地,显得格外娇媚。
双燕在画梁上栖息不稳,为了筑巢整日低声鸣叫。
似乎有喜悦又有忧愁,时而温暖时而寒冷,情绪低落。
人们都说西郊的风景值得欣赏,然而我却提不起兴致,谁还愿意再去沾染那花香。
泪水难道是因为花落?病痛不是因为喝酒,羞愧得不敢与宋玉、江淹相提并论。
忍受着孤独的睡眠滋味,睡又醒,真想像春蚕一样反复无常。
忽然见到楼外的山影,心中产生了怨恨。
作者介绍:沈谦(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善于抒情,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及个人情感,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眷恋及内心的细腻情感,折射出对生活的感悟。
沈谦的《一萼红•春日东园》以春日的景象为背景,描绘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无奈。诗的开头就以“漫窥帘”引入,展现了一种闲适的观望,接着对桃花盛开的景象进行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然而,这种美好并没有完全洗去作者内心的愁苦,随风而来的“怨恨”让人感受到一种情绪的复杂。双燕在梁上低声呢喃,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琐碎与无奈。随着诗的推进,作者的情绪逐渐显露出对生活的反思和感慨。
在“似喜仍忧,乍暄还冷”的描写中,诗人将春天的温暖与寒冷交替引入,暗示出生活的不确定和情感的波动,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在此时愈发明显。最后,隔楼山影的描写,似乎在传达着一种恨意,这种恨意不仅是对生活的无奈,也可能是对自身情感的挣扎。
整首诗在欢快的春日氛围中,掺杂着深刻的人生感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与思考,展现出一种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沈谦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栖不稳”描写的是哪种动物?
诗人在春天的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