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4:3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4:36:15
送馀姚陈寺丞
作者:欧阳修 〔宋代〕
铜墨佩腰间,中流望若仙。
鸣蝉汴河柳,画鹢越乡船。
下濑逢江雁,瞻氛落海鸢。
山川仍客思,尽入隐侯篇。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佩铜墨的官员,在河流中间眺望,宛如神仙一般。耳边传来蝉鸣,伴随着汴河边的柳树,眼前是一只画舫驶向乡间。在下流的浅滩上,偶遇江边的雁群,远望天边的海鸢。诗人感慨山川依旧,心中却充满了对客居生活的思念,所有的情感都融入了隐侯的诗篇之中。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他在文学上以散文和诗词著称,尤其擅长诗词中的抒情和描景,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欧阳修送别好友陈寺丞赴馀姚任职之际,表现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及自己内心的惆怅。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怀,反映了诗人在友人离别时的深情厚谊。
《送馀姚陈寺丞》是一首富有情感的送别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开篇以“铜墨佩腰间”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文人气息,展现出送别者的身份和气质。接着,通过“中流望若仙”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羡慕与祝福,仿佛他即将踏上神仙般的旅程,前往新的生活。
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如“鸣蝉汴河柳”和“画鹢越乡船”,不仅展现了当时的自然美,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尤其是“下濑逢江雁,瞻氛落海鸢”,让人感受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最后两句“山川仍客思,尽入隐侯篇”更是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即使在送别之际,也无法摆脱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整首诗在流畅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哲理,展现了欧阳修作为一位文人的敏感与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与深切思念,同时流露出对自由与隐居生活的向往,彰显了诗人内心的哲思与情感深度。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构筑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的“铜墨”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书写工具
C. 一种乐器
D. 一种药材
诗中提到的“鸣蝉”主要是用来描绘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的最后一句中提到的“隐侯”指的是?
A. 一位隐士
B. 一位官员
C. 一位诗人
D. 一位商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友人即将远行的情感,但更强调了才华与抱负。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则将景色与友谊相结合,突显了离别的伤感。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与欧阳修的作品有相似之处,但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提供了对诗歌的深入分析与背景知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