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1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14:44
和舍弟中秋月
高秋摇落四十五,清都早霜凋桂丛。
纤尘不隔四维净,寒光独照万象中。
少年气与节物竞,诗豪酒圣难争锋。
桓伊老骥思千里,尚能三弄当清风。
广文陋儒嬾於事,浩歌不眠倚梧桐。
百忧生火作内热,何时心与此月同。
後生晚出不勉学,从汉至今无扬雄。
天马权奇大宛种,吾家阿熊风骨耸。
言诗已出灵运前,行身未闻孟轲勇。
明窗文字不取读,蜘蛛结网尘堆壅。
少壮几时夏已秋,待而成人吾木拱。
怜汝起予秋月篇,我衰安得笔如椽。
但使樽中常有酒,不辞坐上更无毡。
把诗问字为汝说,便当侯家歌舞筵。
在这个高秋时节,树叶已经落下四十五天,清晨的霜冻使得桂花丛凋零。微尘不再遮拦,四周的空气格外清净,寒冷的月光独自照耀着万象。年轻的气息与季节的变化竞争,诗才与酒神难以争锋。桓伊虽年老,仍想着千里之路,还是能在清风中吟唱三首曲子。广文这个陋儒懒于事务,夜里在梧桐树下高歌不眠。百般忧愁点燃内心的热火,何时才能与这明月心灵相通。后辈晚出不肯努力学习,自汉以来再无扬雄。天马的血统奇特,来自大宛,我家的阿熊骨骼高耸。诗句早已超越灵运,行文却未闻孟轲的勇气。明窗下的文字不再用心去读,蜘蛛在角落结网,尘埃堆积。年轻时光似乎转瞬即逝,等到成长我再也不想拱手相让。怜惜你为我写下的秋月诗篇,我年老了怎能有笔如椽?只要酒杯常满,就不在乎坐上没有毡子。把诗句问你,便能在侯家歌舞的筵席上畅谈。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长于诗歌与散文,作品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而著称。其诗歌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和舍弟中秋月》写于中秋之际,是黄庭坚与朋友之间的诗歌互动。借助中秋这个节日,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思考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关心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
这首诗不仅仅是描写中秋的自然景象,更是通过月亮这一意象,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开头几句,通过“高秋”和“清都”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随之而来的则是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感悟。年轻的气息与节物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接下来的部分,诗人以桓伊为例,强调老年人仍然拥有追求理想的勇气和能力,反映了他对年龄的反思。同时,诗中提到的“百忧生火作内热”,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对理想的追求,而“何时心与此月同”则表现出一种渴望与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时光的感慨,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构成了这首诗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人通过对月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文关怀。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理想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关怀。通过中秋的月亮,诗人反思自己的生命历程,渴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更高的理想和艺术成就。
选择题: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桓伊”象征着_____。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年轻人学习态度的肯定。
黄庭坚《和舍弟中秋月》与李白《静夜思》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