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山中问答 / 山中答俗人问》

时间: 2025-04-26 03:44:06

诗句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4:06

原文展示:

山中问答 / 山中答俗人问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白话文翻译:

问我为什么栖息在这碧绿的山中,我只是微微一笑不作回答,心中自得其乐。桃花在流水中悠然飘去,那里有一个与人间不同的天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我。
  • :意思,意图。
  • :栖息,停留。
  • 碧山:青翠的山。
  • 笑而不答:笑着不作回答。
  • 心自闲:内心自在、安闲。
  • 窅然:悠然,自然流去。
  • 别有天地:有一个不同的世界。

典故解析: 此诗表达了隐士的生活态度,反映了“桃花源”这一理想世界的思想。桃花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一种与世隔绝、自然宁静的理想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卓越的诗才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自由、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白隐居生活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山中问答》是一首描写隐士生活的诗,诗中通过问答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淡泊。首句“问余何意栖碧山”直接引出主题,提问者的好奇与诗人的洒脱形成鲜明对比。李白的“笑而不答”不仅展现出他内心的闲适,也隐含着对尘世的无所谓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紧接着,诗人提到“桃花流水”,生动描绘了山中景色,桃花与流水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隐喻着生命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最后一句“别有天地非人间”则是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化表达,暗示着诗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与人世的隔绝。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哲理,让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道家思想和对自然的深切崇敬。李白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超然物外的个性与对人间烦扰的摆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问余何意栖碧山:有人问我为何选择在这碧绿的山中栖息。
  • 笑而不答心自闲:我只是微笑着不回答,内心却是悠闲自得。
  • 桃花流水窅然去:桃花在清澈的流水中轻轻飘去,显得那么自然。
  • 别有天地非人间:这里有一个与世俗完全不同的天地,令人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流水”比作生命的流逝,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 对仗:问与答、栖与闲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传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尘世的超脱,表现出一种理想的隐逸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 桃花: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美好,隐喻纯洁与希望。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白在诗中选择栖息的地方是? a) 碧山
    b) 桃花源
    c) 人间
    d) 竹林

  2. 诗中“别有天地非人间”意指什么? a) 追求名利
    b) 隐逸的理想生活
    c) 对人间烦扰的厌倦
    d) 旅行的乐趣

答案

  1. a) 碧山
  2. b) 隐逸的理想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白的《山中问答》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均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白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而陶渊明则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环境。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尘世的超脱,展现了古人追求宁静与和谐的共同理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白诗全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陶渊明与桃花源文化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约山赋杏花韵 山中自赋 除夜 十二月二十日作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其十三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其九 还司即事 其一 鲁港 又呈中斋 其二 石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釒字旁的字 拍案而起 少年老成 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驱的成语 参观 一唱三叹 包含奁的词语有哪些 绝壁悬崖 无忧王 行字旁的字 川字旁的字 人何以堪 己字旁的字 刷抿 攀龙附骥 设验 旡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