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还司即事 其一》

时间: 2025-07-27 14:42:04

诗句

幕燕方如寄,屠羊忽复旋。

霜枝空独立,雪窖已三迁。

漂泊知何所,逍遥付自然。

庭空谁共语,拄颊望青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4:42:04

原文展示:

还司即事 其一
作者: 文天祥 〔宋代〕

幕燕方如寄,屠羊忽复旋。
霜枝空独立,雪窖已三迁。
漂泊知何所,逍遥付自然。
庭空谁共语,拄颊望青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漂泊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诗人看到燕子在空中飞翔,但它们的归宿似乎并不确定,仿佛是寄居他处。屠羊的声音再次响起,带来了一丝熟悉的感觉。霜冻的树枝孤零零地伫立,已经经历了三次的雪窖寒冬。漂泊的生活让我不知道该去向何方,心中的逍遥也只是顺其自然。庭院空旷,谁能与我对话呢?我只好支着下巴,仰望青天。

注释:

  • 幕燕:燕子,常被视为春天的使者,这里暗指燕子的归来。
  • 屠羊:指屠宰羊,可能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现实的压力。
  • 霜枝:指被霜覆盖的树枝,象征着寒冷与孤独。
  • 雪窖:形容雪堆积的地方,暗示严寒的环境。
  • 漂泊:形容生活的不安定与漂流。
  • 逍遥:轻松自在,这里指的是对生活的无奈与接受。
  • 庭空:庭院空旷,象征孤独与寂寞。

典故解析:

文天祥生活的时代,正值南宋灭亡之际,他的诗作常流露出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思考。此诗表现了他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感与无奈,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山谷,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忠诚与勇气著称,尤其是在抵抗元朝入侵的过程中表现出非凡的气节与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宋朝灭亡之际,文天祥被俘后,身处困境。他在诗中抒发了对故国的思念与个人命运的感慨,表现了他坚定的民族精神与高尚的品格。

诗歌鉴赏:

《还司即事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头的“幕燕方如寄”以燕子引入,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希望,但接着却转入“屠羊忽复旋”,显示出现实生活的琐碎与压迫。此处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霜枝空独立,雪窖已三迁”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寒冷,象征着诗人所处的困境与无助。而后两句“漂泊知何所,逍遥付自然”则表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接受,尽管漂泊不定,但他仍试图以一种淡然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

最后“庭空谁共语,拄颊望青天”则是诗人孤独的写照,庭院的空旷与仰望青天的姿态,给人以深思。他对话语的渴望与对自然的依赖,彰显了他孤独的心灵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汇聚成一种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由的渴望,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幕燕方如寄”:燕子如同寄居者,暗示生活的不定与流离。
  • “屠羊忽复旋”:屠羊的声音再次响起,带来对过去的回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 “霜枝空独立”:描绘寒冷孤独的景象,象征诗人的内心状态。
  • “雪窖已三迁”:经历了多次寒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艰辛。
  • “漂泊知何所”:表达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知所措。
  • “逍遥付自然”:对命运的无奈接受,体现一种淡然的态度。
  • “庭空谁共语”:庭院的空旷,象征孤独,渴望交流。
  • “拄颊望青天”:以仰望青天的姿态,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与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燕子的寄居与屠羊的声音形成对比,表现生活的矛盾。
  • 意象:霜枝、雪窖等自然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自由的渴望,通过自然景象映射内心情感,传达了对生存境遇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与归属感。
  • :象征生活的琐碎与现实的压力。
  • :象征孤独与寒冷,反映内心的苦闷。
  • 青天:象征希望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屠羊”指的是什么?

    • A. 生活琐碎
    • B. 诗人的理想
    • C. 自然景象
    • 答案:A
  2. 诗人通过“霜枝空独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兴奋
    • C. 忧伤
    • 答案:A
  3. 诗的最后一句“拄颊望青天”传达了什么?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现实的无奈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登高》 by 杜甫
  • 《江雪》 by 柳宗元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文天祥的这首诗更为个人化,侧重于内心的感受。而杜甫的《登高》则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两者都体现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文天祥注重个人的孤独与无奈,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与社会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文天祥诗作的集合,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 《中国古代文学史》:对古代诗词的深入分析与解读。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江仙 武塘赠钱岩烛 临江仙 寄怀阿嫂 临江仙 临江仙 社日 临江仙 临江仙·黄陵庙 临江仙 访榴花书屋 临江仙 渔舟 临江仙·韩魏怀古 临江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見字旁的字 优胜劣败 肆目 旡字旁的字 紫结尾的成语 败局 亡国之器 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丘区 包含据的词语有哪些 刀俎余生 言字旁的字 啖以重利 秦关百二 从祖祖母 疋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眉结尾的成语 金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