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5:30
望夫山
作者:李白 〔唐代〕
望临碧空。
禺页怨情感离别。
江草不知愁。
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
音信千里绝。
春去秋复来。
相思几时歇。
在蔚蓝的天空下遥望,
那离别的愁绪如禺月般怨恨。
江边的草不知道愁苦,
山岩的花朵只争相开放。
云与山层层相隔,
音信却断绝于千里之外。
春天过去,秋天又来,
相思的苦楚何时才能停止?
“望夫山”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女性对远方丈夫的思念。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离别后的无奈与相思的苦楚,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爱情的深刻思考。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的诗风豪放,想象丰富,常以豪情壮志和个性自由著称。
《望夫山》创作于李白游历期间,可能受到了他与友人或爱人离别的情境影响。诗中流露出对离别的伤感和对爱情的渴望,反映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普遍心情。
《望夫山》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李白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离别的感伤和对爱人的思念。诗的开头“望临碧空”,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辽阔的天空画面,给人一种广阔的视觉感受,恰如其分地引出后面的情感波动。接下来的“禺页怨情感离别”,则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流露出一种怨愤与无奈。
李白通过“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无情与人类情感的脆弱。江边的草和山岩上的花各自生长,却无法理解人类的愁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随后的“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更是将思念的距离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同身受。
最后的“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一句,深刻地表达了相思之苦的无尽与时间的流逝,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哀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达了人在面对离别时内心的苦楚与无奈。李白通过自然的景象反映出人类情感的深邃,揭示了时间、空间与情感的复杂关系。
选择题:李白在《望夫山》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别与思念
C. 愤怒
D. 自然的美
填空题:诗中“音信千里绝”反映了( )。
判断题:诗中的“江草”能理解人的愁苦。 (对/错)
《静夜思》与《望夫山》都涉及思念的主题,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后者则强调对爱人的思念。两首诗都使用了自然意象来传达情感,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