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2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9:14
《临川陈宪大夫挽词二首》
作者: 苏辙
一时冠盖盛临川,
直亮推公益友先。
淡泊朱丝初少味,
萧疏翠竹久弥鲜。
崎岖处世曾何病,
奔走成功亦偶然。
天理更疏终不失,
雍雍今见子孙贤。
五月扁舟忆过门,
哀怜逐客为招魂。
开樽不惜清泉洁,
挥汗相看白雨翻。
病起清言惊苦瘦,
归休尺牍尚相存。
秋风洒涕松楸外,
谈笑犹疑对竹轩。
全诗翻译:
在临川这个地方,曾经有着无数的荣华富贵,正直的官员与朋友们,推崇公益。淡泊名利的风范让朱丝(象征名利)逐渐褪色,而翠竹的清幽却愈加鲜明。人生的崎岖困苦,曾何曾是病痛?奔波追求成功也是偶尔的。天理虽疏远,终究不会失去,今天的子孙依旧贤良淑德。
五月的扁舟让我忆起曾经的门庭,哀怜那些逐客的身影为其招魂。开酒樽时不惜清泉的洁净,挥汗如雨,与友人共享翻腾的白雨。病痛中清言惊人,归休后书信仍在。秋风中泪洒松楸之外,谈笑间仍旧怀疑对竹轩的记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字子瞻,号晦庵,与其兄苏轼齐名,二人并称“苏门四学士”。苏辙的诗文多关注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脱俗,兼具文采与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为了悼念陈宪大夫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惋惜与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成败偶然的哲学思考。
《临川陈宪大夫挽词二首》是一首充满思考与情感的挽诗,诗中不仅回顾了陈宪大夫的生平和品德,还蕴含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冠盖盛临川”点明陈宪大夫的显赫地位,接着通过“淡泊朱丝”展现他的人生态度,强调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清静。
中间部分的“崎岖处世曾何病”以及“奔走成功亦偶然”则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艰辛与成功的偶然性,表现出诗人对命运的理解与接受。后文提到的“天理更疏终不失”,更是表现了对正义与美德的坚定信仰。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清泉”、“白雨”、“松楸”等,既有自然的清新,也有内心的惆怅。最后,秋风中泪洒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怀念,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人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对人生的哲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强调了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以下哪一句表达了对成败偶然性的思考?
A. 一时冠盖盛临川
B. 崎岖处世曾何病
C. 秋风洒涕松楸外
“淡泊朱丝”中的“朱丝”象征什么?
A. 友情
B. 名利
C. 自然
诗中提到的“竹轩”象征了什么?
A. 诗人的住所
B. 诗人的品德
C. 诗人的朋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