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6:32
通济里居酬庐肇见寻不遇
作者: 刘得仁 〔唐代〕
衡门掩绿苔,树下绝尘埃。
偶赴高僧约,旋知长者来。
云山堪眺望,车马必裴回。
问以何为待,惭无酒一杯。
这首诗的意思是:衡门(指大门)紧闭,门前长满了绿苔,树下没有一点尘埃。偶然应邀去见高僧,转眼得知长者也来了。云山美景值得眺望,车马必然会循回而来。我问他在等什么,心中惭愧,连一杯酒都没有准备。
刘得仁,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他的诗作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语言清新明快。
这首诗写于唐代的某个清晨,诗人应邀拜访高僧,但因未能及时相遇而感到惋惜,反映了他对友谊的珍重以及对酒宴的传统期待。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开篇的“衡门掩绿苔”,即刻引人进入一个静谧的环境,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幽。接着,诗人因高僧的邀请而前往,但却因长者的到来而感到意外和懊恼,这种情感的转变让人感受到诗人面对人生际遇时的无奈。
“云山堪眺望,车马必裴回”两句,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同时也暗指人来人往的繁忙,体现了人们在追求名利与享受自然之间的矛盾。这种对比使得诗中的情感更加立体,尤其是最后一句“惭无酒一杯”,不仅表达了对待客之道的重视,也流露出诗人的谦逊和对友谊的渴望。
整首诗在宁静中透出淡淡的忧伤,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表达。
整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在于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表达出对待客之道的重视,展现出一种儒雅的情怀和深邃的思考。
诗中“绝尘埃”意思是:
A. 有很多尘土
B. 没有尘土
C. 尘土飞扬
D. 只有一小部分尘土
诗人因为什么而感到惭愧?
A. 没有准备酒
B. 没有准备食物
C. 没有邀请长者
D. 没有去看高僧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刘得仁的《通济里居酬庐肇见寻不遇》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错过,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自然的宁静与个体的孤独。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