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0:02
吾看三洲景,江山一望蘋。
白云村数点,菉树馆真人。
闲坐亭中石,静观洞里春。
青霄昂首近,竹杖欲飞尘。
我在这里欣赏三洲的美景,江山如画一览无余。
远处白云中隐约可见几座村庄,菉树下有高人隐居。
我悠闲地坐在亭中石上,静静地观赏洞里春光明媚。
仰望青空觉得近在咫尺,手中的竹杖似乎要飞上尘世。
李逢升,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此诗创作于崇祯三年(1630年)的冬至时节,反映了诗人对三洲岩的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传达了他在动荡时代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李逢升的《崇祯三年冬至日题三洲岩》是一首描绘山水的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三洲岩的自然美和自己的闲适心境。诗的开头“吾看三洲景,江山一望蘋”,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给予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不仅在欣赏自然景色,更是在心灵上进行了一次洗礼,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白云村数点,菉树馆真人”这一句,描绘了远处村庄的宁静和隐士的清雅,展现出一种理想的隐逸生活。这与诗人的内心渴望相呼应,表现出他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后面的“闲坐亭中石,静观洞里春”,则流露出诗人享受当下的闲适与宁静,石和洞的意象增强了自然的神秘感,暗示着春天的来临。最后“青霄昂首近,竹杖欲飞尘”,诗人仰望青空,手中的竹杖似乎要飞入尘世,体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挣扎。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整首诗表达了李逢升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在动荡时代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哲思。
诗人在哪个季节创作了这首诗?
“闲坐亭中石”中的“石”主要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青霄”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