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1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1:43
崇祯辛未仲秋日题三洲岩
作者:李逢升
嵌石巉峰近水旁,
坐看日月带长沧。
风清烟雾飘亭屋,
云淡斗星射馆厢。
四野耘田歌麦秀,
五经勤诵夺文光。
相看不尽飞扬意,
欲做岩中白鬓郎。
在水边的嵌石巉峭的山峰旁,我坐着观看日月在长长的水面上交替变化。清风拂过,烟雾在亭台楼阁之间轻轻飘荡,云朵淡薄,斗星照射着我的小屋。四周的田野里,农民正在耕作,歌声伴随着麦田的丰收,五经的经典在勤奋的诵读中展现出光辉。我与自然相互凝视,无法尽览这飞扬的意境,真想化作岩中那位满头白发的老人。
作者介绍:李逢升(约1580-1640),明代诗人,字廷芬,号雪窗,晚号梅溪,江苏常熟人。他以诗歌、散文、戏曲等多方面的成就闻名,尤其以诗歌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崇祯元年(1628年),正值明朝末年,国家动荡不安。李逢升在三洲岩游览时,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借此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崇祯辛未仲秋日题三洲岩》是李逢升的一首抒情诗,诗中描绘了自然风光与哲理思考的融合。诗人坐在石峰旁,目睹日月交替、风清云淡,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诗的前两句通过“嵌石巉峰近水旁”及“坐看日月带长沧”描绘出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描绘了周围的田野和农民的忙碌,表现了对劳动与生活的赞美。这里的“耘田歌麦秀”不仅传达了农田丰收的喜悦,同时也暗含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最后两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借想象化身为“岩中白鬓郎”,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也透露出对世俗纷扰的逃避。整首诗在清新的自然描写中,流露出深刻的哲思与情感,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忧伤的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劳动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嵌石巉峰”描述的是:
A. 高耸的石峰
B. 平坦的草地
C. 涓涓细流
D. 繁华的城市
“欲做岩中白鬓郎”中“白鬓郎”象征的是什么?
A. 年轻的诗人
B. 追求名利的人
C. 追求宁静生活的隐士
D. 努力奋斗的农民
本诗的创作背景是:
A. 明朝初年
B. 明朝末年
C. 清朝中期
D. 唐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