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崇祯四年秋月重葺三洲岩题壁 其二》

时间: 2025-05-22 19:56:42

诗句

岩内造成一大堂,千精百巧与谁当。

无心幻出云窝洞,有志登临居上方。

白日得闲过白日,风光莫负好风光。

天公知我好幽景,故把三洲别业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9:56:42

原文展示:

岩内造成一大堂,千精百巧与谁当。
无心幻出云窝洞,有志登临居上方。
白日得闲过白日,风光莫负好风光。
天公知我好幽景,故把三洲别业庄。

白话文翻译:

在岩洞里修建了一座大堂,精妙绝伦,难以与他人相比。
无意中幻化出一个云窝般的洞穴,有志于登高的人可以在此安居。
阳光正好,无事时便悠闲地度过白天,风光要好好珍惜。
老天知道我喜欢幽静的景色,因此特别为我安排了三洲的别业庄园。

注释:

  • 岩内:指岩石内部。
  • 大堂:宽敞的大厅。
  • 千精百巧:形容工艺精湛,技艺高超。
  • 无心:无意中。
  • 幻出:幻化出来。
  • 云窝洞:像云窝一样的洞穴,形容环境幽静舒适。
  • 有志:有志向的人。
  • 得闲:有空闲时间。
  • 风光莫负:不要辜负美好的风光。
  • 天公:天上的神明,指老天。
  • 幽景:幽静的景色。
  • 三洲:指山水之间的一个地方,寓意隐居之所。
  • 别业庄:别墅,指与世隔绝的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逢升,明代诗人,生于嘉靖年间,晚年曾隐居于浙江,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当时国家动荡,社会动乱,诗人选择隐居山水之间,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诗中描绘的三洲岩是李逢升隐居的理想之地,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岩内大堂的描写,展示了一个精巧而宁静的隐居之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岩内造成一大堂”引入,生动地描绘了幽静的环境和工艺的精妙,诗人在此空间中感受到了人类智慧与自然和谐的结合。接着,诗人以“无心幻出云窝洞”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自然流露,体现了自然的无意之美。

“白日得闲过白日”一句则转向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逸,强调了在闲暇时光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而“风光莫负好风光”则是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热爱,鼓励人们要好好享受眼前的美好。

最后,诗人用“天公知我好幽景,故把三洲别业庄”总结,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仿佛是上天知晓诗人的心愿,特意安排了这样的美景,以供他享受。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正是李逢升所追求的理想生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岩内造成一大堂:岩石内部建立了一个宽大的大厅,象征着诗人向往的理想居所。
  2. 千精百巧与谁当:这里的工艺精湛,形容其独特的工艺与设计。
  3. 无心幻出云窝洞:无意中形成的如云窝般的洞穴,展示了自然的奇妙。
  4. 有志登临居上方:有志之士可以在此高处安居,隐喻理想与追求。
  5. 白日得闲过白日: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悠闲度过时光。
  6. 风光莫负好风光:要珍惜美好的自然风光。
  7. 天公知我好幽景:天知道我爱好幽静的景色。
  8. 故把三洲别业庄:因此特意为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理想的居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窝洞”形象地描绘出洞穴的美丽和幽静。
  • 拟人:通过“天公知我”赋予自然以情感,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 对仗:如“白日得闲过白日,风光莫负好风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中的自然景色和内心的宁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隐居的环境,代表坚固与静谧。
  • 大堂:象征人类智慧的结晶,体现文化和艺术。
  • 云窝洞:象征自然的灵动与和谐,表现出幽静的生活状态。
  • 白日:象征光明与希望,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风光:象征自然美,体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逢升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明代
    C. 清代
    D. 唐代

  2. 诗中提到的“云窝洞”象征什么? A. 诗人的理想
    B. 自然的奇妙
    C. 隐居的环境
    D. 生活的繁忙

  3. 诗人用什么来表达对幽静景色的喜爱? A. 直接描述
    B. 比喻
    C. 拟人
    D. 反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李逢升则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逢升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对月用促句换韵格 春寒 满江红 桃源忆故人(春愁) 柳毅传 长洲苑 奉和御制登鸳鸯楼即目 晦日与卢舍人同诣补阙城南林园 晦日湖塘 途中口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解颜 心旷神飞 以羊易牛 长字旁的字 右耳刀的字有哪些?右耳刀旁汉字大全及书写规则详解 两豫 蜚瓦拔木 考览 包含差的成语 攴字旁的字 聿字旁的字 食字旁的字 南田字格怎么写?南田字格书写技巧与步骤详解 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兵戈抢攘 鼓舞欢欣 香字篆书怎么写?香字篆书书写技巧与步骤详解 青河战 词主 岛字拼音怎么写_岛字的拼音及繁体字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