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喜雨四首》

时间: 2025-07-12 15:18:02

诗句

墙东有高树,夏叶圆绿绮。

西风才一夕,萧飒遽如此。

寒螀号其颠,蟋蟀晓未已。

群动催流光,荣华难久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5:18:02

原文展示:

墙东有高树,夏叶圆绿绮。西风才一夕,萧飒遽如此。寒螀号其颠,蟋蟀晓未已。群动催流光,荣华难久恃。

白话文翻译:

墙的东边有一棵高大的树,夏天它的叶子圆圆的,绿得像绮罗。西风仅仅经过了一夜,树上的叶子就突然变得萧瑟凋零。寒冷的蝉在树顶上鸣叫,蟋蟀的叫声直到天亮都没有停止。万物都在催促着时间的流逝,荣华富贵难以长久依赖。

注释:

  • 墙东:指墙的东边。
  • 高树:高大的树木。
  • 夏叶圆绿绮:夏天的树叶圆润且绿得像绮罗一样。
  • 西风:秋风。
  • 萧飒: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也指树叶凋零的样子。
  • 寒螀:寒蝉,秋天的蝉。
  • 号其颠:在树顶上鸣叫。
  • 蟋蟀:一种昆虫,夜晚常鸣叫。
  • 群动:指各种生物。
  • 催流光:催促时间的流逝。
  • 荣华难久恃:荣华富贵难以长久依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荣华易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作者观察到墙东的高树在秋风中叶子凋零,寒蝉和蟋蟀的鸣叫声中,感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荣华易逝的深刻感慨。诗中的“西风才一夕,萧飒遽如此”形象地描绘了秋风一夜之间带来的变化,而“寒螀号其颠,蟋蟀晓未已”则通过蝉和蟋蟀的鸣叫,增强了秋夜的寂静和时间的流逝感。最后两句“群动催流光,荣华难久恃”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荣华不持久的哲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宋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墙东有高树,夏叶圆绿绮”:描绘了夏天树木的茂盛和绿叶的美丽。
  • “西风才一夕,萧飒遽如此”:通过西风一夜之间的作用,展现了秋天的到来和树叶的凋零。
  • “寒螀号其颠,蟋蟀晓未已”:用寒蝉和蟋蟀的鸣叫来衬托秋夜的寂静和时间的流逝。
  • “群动催流光,荣华难久恃”:总结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表达了作者对荣华不持久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寒螀号其颠”中的“号”字,赋予寒蝉以人的行为,增强了形象感。
  • 比喻:如“夏叶圆绿绮”中的“绿绮”,将绿叶比作绮罗,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时光流逝和荣华易逝。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作者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荣华不持久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 高树:象征着生命的成长和繁茂。
  • 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时间的流逝。
  • 寒螀和蟋蟀:象征着秋夜的寂静和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西风”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天的到来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2. “寒螀号其颠”中的“号”字是什么意思? A. 呼喊 B. 鸣叫 C. 哭泣 D. 欢笑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主题? A. 自然的美 B. 时光的流逝 C. 春天的生机 D. 冬天的寂静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这首诗与苏轼的《赤壁赋》都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 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相比,张耒的诗更加注重对时光流逝的直接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诗歌的背景。

相关查询

临江仙(笙妓梦云,对居士忽有翦发齐眉修道之语) 醉蓬莱 鹧鸪天(偶有鳞翼之便,书以寄文卿) 青玉案·恍如辽鹤归华表 菩萨蛮(赏梅) 点绛唇·夜雨如倾 鹧鸪天·镂玉裁琼学靓妆 柳梢青(东园醉作梅词) 探春令·笙歌间错华筵启 摊破丑奴儿(梅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枝附影从 在天之灵 身结尾的成语 趋过 状铺 彑字旁的字 肺病 包含谦的成语 见字旁的字 镂金错采 高举远蹈 马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东窗消息 表蒙子 田字旁的字 室迩人遐 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