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0:57
蟠木无匠伯,终年弃山樊。
苦心非良知,安得入君门。
忽忝英达顾,宁窥造化恩。
萤光起腐草,云翼腾沉鲲。
片石世何用,良工心所存。
一叨尉京甸,三省惭黎元。
贤尹正趋府,仆夫俨归轩。
眼中县胥色,耳里苍生言。
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鹿聚入田径,鸡鸣隔岭村。
餐和俗久清,到邑政空论。
且嘉讼庭寂,前阶满芳荪。
在没有工匠的地方,蟠木常常被遗弃在山野之中。
我辛苦思考却不是为了良心,怎么能进入你的门呢?
忽然间受到英达的垂顾,难道能窥见造化的恩泽?
萤火虫的光辉照亮了腐草,云翅让沉鲲翱翔。
这些片石在世上有什么用,良工的心思才是最重要的。
我偶尔出任京城的小官,三省的官员让我感到羞愧。
贤明的尹公正在朝廷上步履匆匆,我则安静地归于小屋。
眼前县吏的神情,耳中传来百姓的诉说。
居住的人散落在山水之间,仿佛真是桃源人家。
鹿群聚集在田间,鸡鸣声隔着岭头的村庄。
餐饮与世俗久已清淡,来到县城却空谈政事。
且让那庭院安静,前阶上满是芳草。
钱起(约722年-约789年),字仲明,号惭庵,唐代诗人,出身于江南,擅长五言律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描写田园景色和个人的感受。
《初黄绶赴蓝田县作》创作于钱起被任命为蓝田县尉之际,诗中表达了他对官场的无奈与对自然乡村生活的向往。诗中对县吏的观察和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反映了他对社会的关怀。
《初黄绶赴蓝田县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桃源的向往。开篇以蟠木无匠伯的意象,暗示了无用之物被遗弃,体现了对官场上无能之人的失望。而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虽有志向却无能为力的苦闷,提到的“良工心所存”更是强调了内心对理想的坚守。
诗中通过对县吏的观察,表现了对社会的关切,尤其是“耳里苍生言”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与民众之间的共鸣。诗的最后以自然景象结束,描绘出桃源般的生活,流露出诗人对简单而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律诗的结构,音韵和谐,字句流畅,体现了唐诗的高雅与典雅。通过对自然景色与人事的交织描写,展现了诗人心中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诗歌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自然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心与对自我价值的反思。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人事观察,展现出对理想乡村生活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蟠木”象征什么?
A. 有用之物
B. 被遗弃的无用之物
C. 自然之美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向往
B. 无奈与失望
C. 满意
“鹿聚入田径,鸡鸣隔岭村”描绘的是:
A. 乡村的宁静与和谐美好
B. 城市的繁华
C. 战争的景象
答案:1.B,2.B,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