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初黄绶赴蓝田县作》

时间: 2025-04-26 10:30:57

诗句

蟠木无匠伯,终年弃山樊。

苦心非良知,安得入君门。

忽忝英达顾,宁窥造化恩。

萤光起腐草,云翼腾沉鲲。

片石世何用,良工心所存。

一叨尉京甸,三省惭黎元。

贤尹正趋府,仆夫俨归轩。

眼中县胥色,耳里苍生言。

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鹿聚入田径,鸡鸣隔岭村。

餐和俗久清,到邑政空论。

且嘉讼庭寂,前阶满芳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0:57

诗词名称: 初黄绶赴蓝田县作

作者: 钱起 〔唐代〕

原文展示:

蟠木无匠伯,终年弃山樊。
苦心非良知,安得入君门。
忽忝英达顾,宁窥造化恩。
萤光起腐草,云翼腾沉鲲。
片石世何用,良工心所存。
一叨尉京甸,三省惭黎元。
贤尹正趋府,仆夫俨归轩。
眼中县胥色,耳里苍生言。
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鹿聚入田径,鸡鸣隔岭村。
餐和俗久清,到邑政空论。
且嘉讼庭寂,前阶满芳荪。

白话文翻译:

在没有工匠的地方,蟠木常常被遗弃在山野之中。
我辛苦思考却不是为了良心,怎么能进入你的门呢?
忽然间受到英达的垂顾,难道能窥见造化的恩泽?
萤火虫的光辉照亮了腐草,云翅让沉鲲翱翔。
这些片石在世上有什么用,良工的心思才是最重要的。
我偶尔出任京城的小官,三省的官员让我感到羞愧。
贤明的尹公正在朝廷上步履匆匆,我则安静地归于小屋。
眼前县吏的神情,耳中传来百姓的诉说。
居住的人散落在山水之间,仿佛真是桃源人家。
鹿群聚集在田间,鸡鸣声隔着岭头的村庄。
餐饮与世俗久已清淡,来到县城却空谈政事。
且让那庭院安静,前阶上满是芳草。

注释:

  • 蟠木: 形状弯曲的树木,常指无用之物。
  • 匠伯: 工匠之长,意指技术高超的人。
  • 英达: 指的是英明的领导者或贤良的官员。
  • 造化: 自然的创造与安排,常指上天的恩惠。
  • 良工: 技艺高超的工匠,象征有能力的人。
  • 县胥: 县里的小官吏,负责日常事务。
  • 桃源: 指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乡,象征人间的美好宁静之地。
  • 芳荪: 芳香的荪草,象征自然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约722年-约789年),字仲明,号惭庵,唐代诗人,出身于江南,擅长五言律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描写田园景色和个人的感受。

创作背景:

《初黄绶赴蓝田县作》创作于钱起被任命为蓝田县尉之际,诗中表达了他对官场的无奈与对自然乡村生活的向往。诗中对县吏的观察和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反映了他对社会的关怀。

诗歌鉴赏:

《初黄绶赴蓝田县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桃源的向往。开篇以蟠木无匠伯的意象,暗示了无用之物被遗弃,体现了对官场上无能之人的失望。而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虽有志向却无能为力的苦闷,提到的“良工心所存”更是强调了内心对理想的坚守。

诗中通过对县吏的观察,表现了对社会的关切,尤其是“耳里苍生言”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与民众之间的共鸣。诗的最后以自然景象结束,描绘出桃源般的生活,流露出诗人对简单而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律诗的结构,音韵和谐,字句流畅,体现了唐诗的高雅与典雅。通过对自然景色与人事的交织描写,展现了诗人心中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蟠木无匠伯: 指没有工匠的地方,弯曲的树木无人利用,象征无用与被遗弃的状态。
  2. 终年弃山樊: 一年到头被丢弃在山野的树木,暗喻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反思。
  3. 苦心非良知: 尽管内心苦苦思索,但这些并非出于良知,表达了对仕途的无奈。
  4. 安得入君门: 怀疑自己能否进入明君的门,体现了对官场的自卑与不安。
  5. 忽忝英达顾: 突然受到英达的关注,显示出对他人恩宠的感激和对自身价值的怀疑。
  6. 宁窥造化恩: 希望能窥见上天的恩泽,体现了对命运的渴望。
  7. 萤光起腐草: 萤火虫的微光照亮腐草,象征希望在困境中闪现。
  8. 云翼腾沉鲲: 云翅让沉重的鲲鱼飞翔,象征朝气与希望。
  9. 片石世何用: 片石在世上没有用,暗示个人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
  10. 良工心所存: 只有良工的心思才是值得珍视的,强调内心的追求。
  11. 一叨尉京甸: 偶尔出任京城的小官,反映了自己的地位与自我价值的矛盾。
  12. 三省惭黎元: 三省的官员让诗人感到羞愧,反映了对官场的看法。
  13. 贤尹正趋府: 贤能的尹公匆匆走向府邸,表现了官场的忙碌与压力。
  14. 仆夫俨归轩: 自己则安静地回到小屋,形成对比,体现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15. 眼中县胥色,耳里苍生言: 观察县吏的表情,倾听百姓的声音,表现对社会的关心。
  16. 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居住的人在山水之间,仿佛真的进入了桃源,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
  17. 鹿聚入田径,鸡鸣隔岭村: 乡村的自然景象生动,描绘出和谐美好的生活。
  18. 餐和俗久清,到邑政空论: 饮食与世俗的关系久而久之清淡,表达对官场空谈的批判。
  19. 且嘉讼庭寂,前阶满芳荪: 诉讼庭寂静,前阶上满是芳草,表现出宁静的田园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 如“蟠木无匠伯”比喻被忽视的才华。
  • 拟人: 萤光与云翼赋予了生命,表示希望与力量。
  • 对仗: 整首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自然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心与对自我价值的反思。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人事观察,展现出对理想乡村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蟠木: 代表无用与被遗弃。
  • 萤光: 代表希望与光明。
  • 云翼: 代表自由与飞翔。
  • 桃源: 象征理想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蟠木”象征什么? A. 有用之物
    B. 被遗弃的无用之物
    C. 自然之美

  2.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向往
    B. 无奈与失望
    C. 满意

  3. “鹿聚入田径,鸡鸣隔岭村”描绘的是: A. 乡村的宁静与和谐美好
    B. 城市的繁华
    C. 战争的景象

答案:1.B,2.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 by 陶渊明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理想乡村生活,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同样展现乡村的宁静与诗意,反映对官场的逃避。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画龙 荷花 和祝子寿作诗须索意韵 和袁守 和李文溪送青云道人归杭韵 和金兄 和怀玉本老 馆中分韵钱李大著出守上饶 供铨部职 登仙人掌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贪财无厌 獐麇马鹿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包含缗的词语有哪些 无丝有线 奉扬 倾结尾的成语 龙东 氏字旁的字 刻画无盐,唐突西施 白燕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矛字旁的字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布天盖地 羽字旁的字 青艾 倒八字的字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