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幽居春暮书怀(一作石门暮春,一作蓝田春暮)》

时间: 2025-07-12 16:44:40

诗句

自哂鄙夫多野性,贫居数亩半临湍。

溪云杂雨来茅屋,

山雀将雏到药栏。

仙箓满床闲不厌,阴符在箧老羞看。

更怜童子宜春服,花里寻师指杏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6:44:40

原文展示:

自哂鄙夫多野性,
贫居数亩半临湍。
溪云杂雨来茅屋,
山雀将雏到药栏。
仙箓满床闲不厌,
阴符在箧老羞看。
更怜童子宜春服,
花里寻师指杏坛。

白话文翻译:

我自嘲这个粗鄙的人性情多变,
住在贫瘠的土地上,只有数亩地靠近小溪。
溪边的云朵和细雨交织着,漂浮在我的茅屋上,
山雀带着雏鸟飞到药栏边。
满床的仙书我也不觉得厌倦,
阴符的书卷在箱子里,已羞于再看。
更让我怜爱的是那穿着春装的孩子,
在花丛中寻求老师,指引他们走向杏坛。

注释:

  • 鄙夫:指的是粗鄙的人,含有自谦的意思。
  • 数亩:指的是不多的土地。
  • 临湍:靠近湍急的溪流。
  • 溪云杂雨:溪边的云和细雨交织。
  • 药栏:指的是盛放药草的地方。
  • 仙箓:道教的经典书籍,象征着清静和道教文化。
  • 阴符:道教经典,象征神秘和深奥的知识。
  • 童子:指年轻的学生或孩子。
  • 杏坛:古代指代讲学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约 710-770),唐代诗人,字仲明,号青溪,晚号青溪隐者,生于吴郡(今江苏苏州)。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诗风清新、意境优美,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幽居春暮书怀》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安史之乱前夕,社会动荡加剧,诗人隐居乡间,借此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感慨。

诗歌鉴赏:

《幽居春暮书怀》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田园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开篇,表现出对自身处境的豁达和自我反省。虽然生活贫困,但他却在数亩土地上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溪云和细雨的交融,给茅屋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气息。

接下来,诗中提到的山雀和药栏,既表现了生命的延续,也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宁静。诗人在这片幽居中,虽身处简陋的环境,却能闲适地阅读仙箓,享受内心的宁静与充实。阴符的羞涩则暗示着对深奥知识的敬畏和对世俗的淡然。

最后,诗人转向童子,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教育的重视。春装的孩子在花里寻找老师,象征着生命的朝气和对知识的渴求,使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之间形成了美妙的呼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哂鄙夫多野性:自嘲自己是个粗鄙的人,性情多变,表现出一种自我反省。
  • 贫居数亩半临湍:虽然生活贫困,仅有数亩土地,却临近溪流,暗示环境的优美。
  • 溪云杂雨来茅屋: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的宁静。
  • 山雀将雏到药栏:鸟儿带着雏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的和谐。
  • 仙箓满床闲不厌:即使生活清贫,诗人依然乐于阅读道教经典,心中有自己的精神寄托。
  • 阴符在箧老羞看:对深奥知识的敬畏,表现出诗人对学问的追求。
  • 更怜童子宜春服:对年轻学子的怜爱,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
  • 花里寻师指杏坛:在花丛中寻求老师,象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育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比喻,表现出诗人的情感状态。
  • 拟人:山雀和雏鸟的描写使自然更具生气。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对仗的形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在贫困中仍能保持精神富足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云:象征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流动。
  • 山雀: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的和谐。
  • 仙箓:象征精神追求与道教文化。
  • 阴符:深奥的知识与对学问的敬畏。
  • 童子:象征着希望与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自嘲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 A) 仁者
    • B) 粗鄙的人
    • C) 富有的人
    • D) 学识渊博的人
  2. 诗中提到的“山雀”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贫困
    • B) 生命的延续
    • C) 学问的渴望
    • D) 自然的破坏
  3. “在花里寻师指杏坛”中的“杏坛”指的是什么?

    • A) 讲学的地方
    • B) 医药的地方
    • C) 休闲的地方
    • D) 田园的地方

答案:

  1. B) 粗鄙的人
  2. B) 生命的延续
  3. A) 讲学的地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其清新的意境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与《幽居春暮书怀》形成呼应。而孟浩然的《春晓》则集中描绘春天的生机,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二者在内容和情感上均有共通之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诗选注》

相关查询

偈颂二十九首 偈颂二十九首 偈颂二十九首 给孤长者 林泉山房二首 其二 林泉山房二首 其一 惠山寺次姚广孝韵 临江仙 同杨魏村少参登桐君山 夜泊兴济有感外戚张氏故居之地 玉晨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面如灰土 二字旁的字 寒带 使结尾的成语 心宽体肥 包含辞的词语有哪些 悬别 背城一战 彑字旁的字 林下风气 田字旁的字 无价之宝 定估 户字头的字 相与 食生不化 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