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4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40:47
玉晨观
作者: 骆绮兰 〔清代〕
地肺开金阙,天文应玉晨。
灵风宵步斗,旭日晓朝真。
阶净松能扫,门閒鹤自巡。
碑应镌碧落,路已隔红尘。
紫诰云边下,黄庭案上陈。
山中陶宰相,世外魏夫人。
果熟猿知采,丹成虎亦驯。
华阳仙洞里,好领四时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的美丽景象:地底通往金色的宫殿,天文星辰在晨曦中闪烁。灵风在夜里轻轻走过斗宿,旭日带来了真实的早晨。台阶干净,可以扫落的松针,门前的仙鹤悠闲地巡视。碑文应当刻在碧空之下,通往红尘的路已经隔断。紫色的诏书在云边下,黄庭的案上陈列着典籍。在山中有陶宰相,世外有魏夫人。果子成熟时猿猴自知采摘,丹药成就时老虎也变得驯服。在华阳的仙洞中,四季的春天都能领略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骆绮兰,清代女诗人,生于江南,以才情和笔力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其作品常富有清新脱俗的意境,展现了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玉晨观》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追求理想与隐逸生活的时期,诗中描绘的仙境与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玉晨观》展现了诗人对清晨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地肺开金阙,天文应玉晨”用宏伟的意象引入,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美感。接下来的描写更是细腻,通过“灵风宵步斗”与“旭日晓朝真”对比了夜与晨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诗中“阶净松能扫,门閒鹤自巡”展现了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紧接着,诗人通过“碑应镌碧落,路已隔红尘”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超然与逃避,体现了隐士的理想。
后面的两句,通过陶渊明与魏夫人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后几句“果熟猿知采,丹成虎亦驯”则用自然界的和谐与顺应,暗示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结尾“华阳仙洞里,好领四时春”更是将整首诗的意境推向高潮,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清晨为背景,描绘了理想的生活状态,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表现出诗人对隐逸与清新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金阙”象征什么?
诗人描绘的早晨有什么特点?
“华阳仙洞里”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将帮助深入理解诗人及其作品的背景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