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0:5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0:56:16
郁郁陵台瑞气多,
短箫声裂想悲歌。
西郊泪尽身先返,
唯有心随洛水波。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与哀伤。诗中描绘了陵台上瑞气弥漫的景象,短笛声在空中回荡,令人感到悲伤。西郊的泪水已经流尽,作者的身体早已回到故乡,却只有心灵随着洛水的波涛漂流。
“洛水波”常常被用来象征思念和漂泊的心情。洛水在古代文学中常与离别、思乡相关联,这在诗中通过“唯有心随洛水波”得到体现,表达了作者无法忘怀的情感。
孔武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他的诗作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面对亲人离世或故乡远离之际所作,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这首《板桥辞太母灵轝三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逝去的亲人的哀思。开篇的“郁郁陵台瑞气多”通过描绘环境的繁茂,营造出一种庄重且神秘的气氛,仿佛在为逝者送行。而“短箫声裂想悲歌”则直接传达了哀伤的情感,短箫声的回荡使得诗人更加沉浸在思念中。
接下来的“西郊泪尽身先返”展现了诗人身体回归的现实与心灵留恋的矛盾,泪水已尽,然而内心的痛苦依旧难以释怀。最后一句“唯有心随洛水波”,则将情感升华,与自然的流动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漂泊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对亲情的珍视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郁郁陵台瑞气多
描绘了高大的陵台,气氛祥和而庄重。
短箫声裂想悲歌
短笛的声音穿透空气,带来悲伤的情绪。
西郊泪尽身先返
诗人已回到西郊,泪水已流尽,身体虽然回归,心却依然留恋。
唯有心随洛水波
诗人的内心如同洛水般漂流,无法平静下来。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与音乐意象的结合,表现出浓厚的哀思与对往昔的追忆。
“郁郁陵台瑞气多”中的“郁郁”形容的是:
A. 凄凉
B. 繁茂
C. 寂静
诗中提到的“短箫”象征着:
A. 喜悦
B. 悲伤
C. 平静
“唯有心随洛水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归属感
B. 思念与漂泊
C. 平和与宁静
可以将《板桥辞太母灵轝三首》与《静夜思》进行比较,两者均表达了对亲情与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强调孤独感,而《板桥辞》则突出对逝者的哀思。两首诗风格迥异,却都深刻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生离死别时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