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5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4:48
同傅木虚黎惟敬游白云寺
作者:梁有誉 〔明代〕
拂驾凌松梁,扪萝依化城。
望穷飞鸟前,殿瞰翔鶤平。
蜿蜿峰相拒,漫漫海东倾。
乘危怅有阅,耽寂欣寡营。
良辰值秋期,雾罢天宇晶。
素想挹逸风,玄辨触深情。
八解云无端,六喻本来精。
真如夙缔念,妙觉愿投诚。
光闪金轮涌,心动法鼓鸣。
七灯韬昼焰,二鼠祛夕惊。
浮欢空聚沫,沉照固无赢。
业以清净胜,理由冲寂行。
灵氛欲有讯,相从究无生。
全诗表达了作者在白云寺游览时的内心感受。开头描绘了乘车穿行在松树林间,攀爬藤萝依靠在化城的情景。远望飞鸟穿行在前,殿阁高耸,俯瞰平坦的景致。蜿蜒的山峰相互阻隔,辽阔的海面向东倾斜。在险峻的山巅,感到惆怅,享受寂寞而又欣喜的生活。良辰美景正值秋季,雾气散去,天空显得晶莹剔透。心中悠然自得,渴望触碰那深远的情感。云彩变幻无常,哲理的道理在心中回响。真心的愿望与昔日的信念交织,心灵的觉悟愿意真诚地呈现。金色的光芒在空中闪烁,内心随法鼓的鸣响而澎湃。七盏灯火点亮白昼,二只老鼠惊慌逃窜。浮华的欢愉如泡沫般短暂,内心的宁静却是恒久的。业障因清净而得以超越,理智在寂静中行走。灵性的氛围若有启示,然而归根结底一切皆无生。
作者介绍
梁有誉,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主要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寄情于自然,并常常蕴含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游览白云寺时,表现了作者在秋季晨雾散去时的感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同傅木虚黎惟敬游白云寺》是一首典雅的山水诗,其语言清新自然,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中开头几句通过描写松树、藤萝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仿佛带领读者走入一个世外桃源。接下来的景象描绘则表现了作者在高处俯瞰的广阔视野,远方飞鸟的自由感与山海的壮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向往。
而在这片宁静的美景中,作者又流露出对孤独的思考,表达了在险峻环境中的惆怅与领悟。尤其是“乘危怅有阅,耽寂欣寡营”两句,体现了他对寂寞生活的欣赏与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内心的反思与哲理的思考。他通过“灵氛欲有讯,相从究无生”的表达,传达出一种超越生死、追求真理的境界。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如“浮欢空聚沫”以泡沫比喻浮华的快乐,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短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心理感受的交融,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体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的自然景观,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
诗词测试
诗中“乘危怅有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欣喜
B. 惆怅
C. 激动
D. 无聊
“浮欢空聚沫”中的“浮欢”指的是什么?
A. 深沉的快乐
B. 短暂的快乐
C. 持久的快乐
D. 真实的快乐
诗人如何看待人生的清净与繁华?
A. 清净胜于繁华
B. 繁华更为重要
C. 两者无所谓
D. 清净与繁华相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通过多角度的分析与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