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8:04
消夏八咏 其七 闻蝉
作者: 弘历 〔清代〕
逭暑临风立夕阳,
树梢争听弄银簧。
不饥饮亦惟清露,
以胁鸣还带峭凉。
宛转流阴有底竞,
徘徊傍晚得卿忙。
隐情杜密讥刘胜,
我更因之取戒长。
在夕阳下,我迎着凉爽的风,远离炎热。树梢上,蝉声争相演奏着清脆的乐曲。即使没有食欲,饮水也只愿意喝那清晨的露水,蝉鸣的声响带来一丝凉意。宛转的蝉声在树荫下流淌,似乎在竞争着什么,傍晚时分,我在这里徘徊,忙于追寻那动人的音律。隐秘的情感与杜密的作品相比,刘胜的作品不免受到讥讽,因此我更要引以为戒,警惕自身的不足。
弘历(1711年-1799年),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他不仅是一位统治者,还是一位文化人,著有许多诗词,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多样。
《消夏八咏》系列诗作旨在表现夏季的感受与自然的美好,弘历在此诗中通过蝉声传递了对夏天的思考与情感。创作时正值盛夏,蝉声此起彼伏,激起了诗人的灵感。
《闻蝉》是一首描绘夏季意境的诗,诗中的蝉声不仅仅是自然的声音,它承载着诗人对于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诗的开头,诗人通过“逭暑临风立夕阳”描绘了一幅晚霞映照、微风轻拂的夏日傍晚图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凉的氛围。接着,树上的蝉声如同清脆的乐器,为这幅图景增添了生动的色彩。
诗人提到“隐情杜密”,可以看出他在反思自己的创作与他人的作品对比,试图从中吸取教训与启示。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警惕自身的决心,不仅是对创作的自省,也是对生活的深思。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歌通过蝉声表达了诗人对夏日的感悟与思考,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我修养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情感基调。
诗中“银簧”指的是什么?
“隐情杜密”中的“杜密”是谁?
诗的主题是什么?
弘历的《闻蝉》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但前者更注重夏日的清凉与蝉声的韵味,而后者则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宁静悠然,后者则显得更加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