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7:05
惜花
作者: 韩偓 〔唐代〕
皱白离情高处切,
腻香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
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
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醆悲春酒,
明日池塘是绿阴。
这首诗表达了对花的惜别之情。诗人感叹与花的离别是如此深切,花的香气与愁苦的情态在静谧中显得格外深厚。眼睛随着花瓣缓缓流逝,心中充满了对被雨淋湿的花枝的怨恨。尽管苔藓遮住了花瓣,给了些许慰藉,但如果泥土污浊,心里的伤感将更加深重。诗人在窗前饮着悲伤的春酒,明天池塘里将是一片绿荫。
韩偓,字子华,号阮亭,唐代诗人,生于晚唐时期,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于世。他的诗多描写自然、花鸟以及个人情感,常有“惜花”之感。
这首诗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正是花朵凋零的时节,诗人正感受到自然的无情与生命的流逝,借花抒发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惜别。
《惜花》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诗作,通过对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慨。诗的开头“皱白离情高处切”便直接点明了主题,花的娇弱和离别之情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接着,诗人用“腻香愁态静中深”描绘了花香的浓郁和愁苦的深邃,展现了花与人的情感联系。
在诗的中段,诗人描绘了花瓣随流水而逝的画面,眼中流露出对花的怨恨,“恨满枝枝被雨淋”,将自然的无情与人的情感对立起来,形成了一种悲伤的美感。而后又提到“苔遮犹慰意”,即便遭遇风雨,苔藓也给予了些许安慰,显示了诗人对生命韧性的珍惜。
最后一句“明日池塘是绿阴”则将时光的流转与自然的美丽联系在一起,尽管花凋零,但生命的轮回仍在继续。诗中既有对美的留恋,也有对生命流转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视角。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惜别,展现了自然的无情与人生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转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眼随片片沿流去”中的“片片”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苔遮”,苔藓在这里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