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2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25:50
原文展示:
蚕市 成都美女白如霜,结伴攜筐去采桑。 一岁蚕苗凡七出,寸丝那得做衣裳。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成都的女子皮肤白皙如霜,她们结伴携带着篮子去采摘桑叶。一年中蚕苗要孵化七次,但那一点点蚕丝怎能做成衣裳呢?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描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描述成都地区女子养蚕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生产活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成都女子养蚕的情景。首句以“白如霜”形容女子的皮肤,既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也暗示了成都地区的气候特点。后两句则通过“凡七出”和“寸丝那得做衣裳”表达了养蚕的辛劳和蚕丝的珍贵。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种生产状态和女性的劳动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成都女子的勤劳和养蚕的辛劳,同时也反映了蚕丝的珍贵和养蚕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白如霜”形容的是什么? A. 成都的气候 B. 成都女子的皮肤 C. 蚕丝的颜色 D. 桑叶的颜色
“一岁蚕苗凡七出”中的“凡七出”指的是什么? A. 蚕苗一共孵化七次 B. 女子一共采摘七次桑叶 C. 蚕丝一共织成七件衣裳 D. 女子一共养了七只蚕
诗的最后一句“寸丝那得做衣裳”表达了什么? A. 蚕丝很多,可以做很多衣裳 B. 蚕丝很少,很难做成衣裳 C. 女子们不会做衣裳 D. 蚕丝不需要做衣裳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