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3:1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3:10:02
留侯晚节从赤松,
武侯早岁称卧龙。
仇秦复汉身始终,
渊明初非避俗翁。
两侯大节将无同,
阳秋甲子法王正。
持笔宛有长沙雄,
易地灞上祁山功。
王弘何恨奉吾足,
督邮能芥平生胸。
归来种豆南山中,
斜川只许桃源通。
门前五柳春濛濛,
落絮不与江波东。
环堵萧然吾未穷,
北窗尽有羲皇风。
画图不尽千古意,
诗成一笑浮云空。
这首诗开头提到留侯(张良)晚年隐退于赤松山,武侯(诸葛亮)年轻时被称作卧龙,二人都为复兴汉室而努力。接着说到陶渊明并不是一个逃避世俗的人,而是有着不同于两侯的品格。接着提到汉朝法王时期的秋天,诗人握笔写作,仿佛重新感受到长沙的英气。随后提到王弘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田园生活中,督邮(地方官)也能平淡过一生。最后,诗人描绘了自己归隐南山,种豆的悠闲生活,桃源的美景,门前的五柳树在春雨中摇曳,落花不与江水东流。诗的最后,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居于简陋的环境,却能感受到羲皇的清风,画图无法尽述千古的意蕴,诗成时只觉笑对浮云。
卢挚,元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和变革的时期。其作品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本诗写于元代,作者受陶渊明的影响,借古人之事反映个人理想与追求,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
《题渊明归去》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诗中引用了张良和诸葛亮这两位历史人物,强调他们的高尚品德和为国尽力的精神,与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形成鲜明对比。通过描述自己的归隐生活,诗人展现了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以及对自然与自由的追求。
作者在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南山的宁静和桃源的美好,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的最后几句,诗人自嘲虽然生活简朴,却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历史的深邃,反映了其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整首诗以历史与自然的结合,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由灵魂的渴望,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反映了对历史与自然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平和、淡然的生活哲学。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留侯”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填空题:诗中提到“归来种豆南山中”,表明诗人对__生活的向往。
判断题:诗人认为陶渊明是一个逃避世俗的人。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