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焦山》

时间: 2025-04-27 02:29:24

诗句

焦山寺里白云堆,百尺危楼百尺台。

持咒圣僧漂海去,寻访閒客渡江来。

雷轰古树蜈公出,日转虚檐燕子回。

案上楞严都好在,昆明又见有新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29:24

原文展示: 焦山寺里白云堆,百尺危楼百尺台。持咒圣僧漂海去,寻访閒客渡江来。雷轰古树蜈公出,日转虚檐燕子回。案上楞严都好在,昆明又见有新灰。

白话文翻译: 焦山寺内白云堆积,百尺高的危楼和百尺高的台。持咒的圣僧漂洋过海而去,寻找闲客渡江而来。雷声轰鸣,古树中蜈蚣出现,太阳转动,虚檐上燕子归来。案上的《楞严经》都还好,昆明又见有新的灰烬。

注释:

  • 焦山寺:位于江苏镇江焦山上的寺庙。
  • 白云堆:形容白云聚集。
  • 危楼:高耸的楼阁。
  • 持咒圣僧:指修行高深的僧人。
  • 閒客:闲散的客人。
  • 蜈公:蜈蚣的别称。
  • 楞严:指《楞严经》,佛教经典之一。
  • 昆明:指昆明池,位于长安(今西安),此处可能指战火后的废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焦山寺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对战乱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焦山寺为中心,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带有忧郁色彩的画面。首联通过“白云堆”和“百尺危楼”描绘了寺庙的幽静和高耸,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颔联和颈联通过“持咒圣僧”和“寻访閒客”以及“雷轰古树”和“日转虚檐”的对比,展现了寺庙内外的动静结合,既有宗教的庄严,也有自然的生机。尾联则通过《楞严经》的存在和“昆明又见有新灰”的对比,暗示了战乱对文化的破坏和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时局动荡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白云堆”和“百尺危楼”描绘了焦山寺的幽静和高耸。
  • 颔联:通过“持咒圣僧”和“寻访閒客”展现了寺庙内外的动静结合。
  • 颈联:通过“雷轰古树”和“日转虚檐”描绘了自然的生机。
  • 尾联:通过《楞严经》的存在和“昆明又见有新灰”的对比,暗示了战乱对文化的破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云堆”比喻白云聚集的景象。
  • 对仗:如“百尺危楼百尺台”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焦山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时局动荡的忧虑,体现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文化的珍视。

意象分析:

  • 白云堆:象征着宁静和超脱。
  • 百尺危楼:象征着高耸和庄严。
  • 持咒圣僧:象征着宗教的庄严和修行的高深。
  • 雷轰古树: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和力量。
  • 楞严经:象征着佛教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持咒圣僧”指的是什么? A. 修行高深的僧人 B. 普通的僧人 C. 寺庙的住持 答案:A

  2. 诗中“昆明又见有新灰”暗示了什么? A. 战乱对文化的破坏 B. 自然灾害 C. 建筑的翻新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宁静,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宋诗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同志 孙氏草堂望瑞石山 夜次鹦鹉洲 钱春 纹波洲 送朱本初法师赴豫章玉隆宫 题立仗马图 袁伯长侍讲,伯生、伯庸二待制,同赴北都却 送张明德使君赴南恩州 次韵伯庸待制上京寓直书事因以为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寒蝉凄切 谢公乞墅 整儿 骨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肆口而食 牛字旁的字 交初 卝字旁的字 无计可施 两点水的字 地狭人稠 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除残去暴 虎虎有生气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赞的成语 吃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