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0:35
木兰花慢(为静春赋)
作者:张炎 〔宋代〕
幽栖身懒动,邃庭悄日偏长。
甚不隐山林,不喧车马,不断生香。
澄心淡然止水,笑东风引得落花忙。
慵对鱼翻暗藻,闲留莺管垂杨。
徜徉。净几明窗。
穿窈窕染芬芳。
看白鹤无声,苍云息影,物外行藏。
桃源去尘更远,问当年何事识渔郎。
争似重门昼掩,自看生意池塘。
在幽静的环境中懒于活动,安静的庭院里,阳光渐渐变长。
不再隐匿于山林,不再喧嚣于车马之中,香气依旧不断地飘散。
心境澄明如止水,轻笑着东风带来的纷纷落花。
懒得去面对翻动的鱼儿和暗藏的水藻,悠闲地停留在杨柳旁听莺声。
漫步于清净的桌前,窗明几净,
穿着轻盈的衣裳,沾染着芬芳的气息。
看那白鹤无声飞舞,苍云沉静无影,仿佛在物外游荡。
桃源的尘世更加遥远,问当年为何认识那渔郎。
怎能比得上紧闭的门,自己在池塘中游走的自在。
“桃源”指的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象征着理想中的隐逸生活,远离尘世纷扰的理想场所。
张炎(生卒年不详),字士贞,号寒松,南宋时期的词人。他的词风轻灵秀美,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常有清新的气韵。
《木兰花慢》写于春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清静生活的追求和对繁华尘世的逃避。
《木兰花慢》是张炎的一首抒情词,体现了作者对春日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珍视。全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幽静、清新的自然环境,诗人以“幽栖身懒动”开篇,表达了自己对安逸生活的渴望,接着描绘了庭院的日渐延长、香气四溢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氛围。
词中“澄心淡然止水”一句,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从容。接下来,诗人以“慵对鱼翻暗藻,闲留莺管垂杨”描绘了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止,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最后,词人通过“桃源去尘更远”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整首词流露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以及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给人以深刻的哲理思考和美的享受。
整首诗歌主题为追求自然、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个体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向往,反映了作者独特的生活理念和审美观。
诗中“幽栖身懒动”意指:
A. 身体不动
B. 心灵安静
C. 隐居生活
D. 以上皆是
“桃源”在诗中象征着:
A. 现实世界
B. 理想的隐逸生活
C. 纷扰的城市
D. 历史遗迹
诗中提到的“东风”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冷酷
B. 暖和
C. 春天的气息
D. 以上皆是
《静夜思》(李白)与《木兰花慢》在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倾向于抒发对故乡的思念,而张炎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