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5:27
雾中,不过戏纵笔墨,观者出门一笑可也。
翦翦春冰出万壑,和春带出芳丛。
谁分弱水洗尘红。
低回金叵罗,约略玉玲珑。
昨夜洞庭云一片,朗吟飞过天风。
戏将瑶草散虚空。
灵根何处觅,只在此山中。
在雾中,似乎只是在随意地挥洒笔墨,走出门的观者也只能一笑了之。
轻轻剪裁的春冰从万壑中涌出,春天带来了芬芳的花丛。
谁能将那清澈的弱水洗净尘世的红尘呢?
徘徊在金色的叵罗间,隐约可见玉般的玲珑。
昨夜洞庭的云一片,朗朗的吟声飞过天风。
戏谑地将瑶草散布在虚空中。
灵根何处寻觅,只在这座山中。
张炎(约1150-1220),字子云,号渔隐,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擅长小令,风格婉约,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临江仙》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的情感和对时事的感慨。
《临江仙》展现了张炎对春天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开篇以“雾中,不过戏纵笔墨”引入,仿佛在说,人在自然面前,所作所为都显得微不足道。诗中“翦翦春冰”一语,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轻盈的感觉,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接着,诗人用“谁分弱水洗尘红”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无奈,暗示了清净与尘世之间的矛盾。后面的“低回金叵罗,约略玉玲珑”则展示了自然界中美丽的事物,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中美的追求。
“昨夜洞庭云一片,朗吟飞过天风”,则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超然的情绪,仿佛诗人也在夜风中吟唱,融入自然之中。最后一句“灵根何处觅,只在此山中”,则以哲学的语气,强调了内心的追寻与归属,暗示了真正的灵性与自然相互依存。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是张炎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的思考,以及对内心灵性归宿的追寻,展现了诗人豁达的情怀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选择题:诗中“谁分弱水洗尘红”的意思是?
a) 清水可以洗去一切
b) 现实中的烦恼无法逃避
c) 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答案:b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金叵罗”象征着__。 答案:美丽与珍贵
判断题:整首诗的主题是追求世俗的名利。(对/错) 答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