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雪后雨作》

时间: 2025-08-08 07:11:13

诗句

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

东风不是厌滕六,却怕雪天容易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8 07:11:13

原文展示:

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
东风不是厌滕六,却怕雪天容易晴。

白话文翻译:

瑞雪纷飞,麦田已经变得青翠欲滴,更加需要甘霖细雨来滋润生长。东风虽然不喜欢滕六(指的是冬季的寒冷),但是它却害怕在下雪的日子里容易变得晴朗。

注释:

字词注释:

  • 瑞叶:指瑞雪,象征着吉祥的雪花。
  • 膏雨:指的是滋润的细雨。
  • 欣荣:形容植物生长茂盛,欣欣向荣。
  • 东风:春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 滕六:可能指的是初春的寒冷天气。

典故解析:

  • “瑞雪兆丰年”是一个常见的农谚,意指雪后春来,农作物会丰收。诗中提到的“瑞叶”可与此典故相联系。
  • “东风”一词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代表着万物复苏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叔华,号问樵,江苏常州人,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及园艺家。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作品细腻生动。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农耕社会,农业生产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农作物生长的关注与期待。

诗歌鉴赏:

《雪后雨作》是一首描绘春季农田景象的诗,诗中兼具了自然景物与农事活动的描写。首句“瑞叶飞来麦已青”开篇即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瑞雪不仅象征着吉祥,也为农作物的生长奠定了基础。接着“更烦膏雨发欣荣”,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春雨对麦田的生长至关重要的作用,透出诗人对于农业的关切与期待。

第二联“东风不是厌滕六,却怕雪天容易晴”则转向思考,东风虽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对于农人来说,春天的阳光与温暖是有时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尤其是在雪后,气候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全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对自然变化的哲理思考,表现了诗人对季节轮回与农业生产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瑞叶飞来麦已青:描绘瑞雪纷飞的景象,暗示着春的来临,农田的麦子开始生长,生机勃勃。
  • 更烦膏雨发欣荣:表达了对春雨的渴望,因为细雨会促进麦子的生长,使其更加繁茂。
  • 东风不是厌滕六:东风即春风,诗人在此提到东风不厌寒冷的冬季,暗示春天的来临。
  • 却怕雪天容易晴:诗人担忧雪后的天气变化,晴天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瑞叶”比作吉祥的雪,增加了诗的意象。
  • 拟人:赋予东风情感,表示其对寒冷的厌恶,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中上下联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以及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注。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瑞雪:象征吉祥与丰收。
  • 麦田:代表着农田与希望。
  • 东风:象征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瑞叶”指的是什么? A. 雪花
    B. 叶子
    C. 花朵
    D. 麦子

  2. “膏雨”在诗中指的是: A. 大雨
    B. 细雨
    C. 雪
    D. 风

  3.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厌恶
    B. 中立
    C. 渴望与期待
    D. 忧虑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雪后雨作》与杜甫的《春望》都涉及春天与农田的主题,但范成大更侧重于对农业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战乱中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范成大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秀野亭 香山塔院 再游广福院 夜宿东岩寺 望仙峰 横石潭 答僧问心要作偈 阮吾山邀同徐松厂祝芷塘过法源寺看海棠和吾山原韵 秦淮春泛 寄朱笠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布库 包含淡的词语有哪些 弓字旁的字 诏禄 金舌蔽口 北斗之尊 儿字旁的字 却老还童 享味 工字旁的字 只凤孤凰 心口如一 毛字旁的字 月字旁的字 灭火 遗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