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横石潭》

时间: 2025-05-07 11:58:29

诗句

圆如冰鉴石平横,一派泉流到此停。

我信龙潜应咫尺,终归大海润生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1:58:29

原文展示

横石潭
作者:傅权 〔宋代〕

圆如冰鉴石平横,一派泉流到此停。
我信龙潜应咫尺,终归大海润生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潭水的清澈与静谧,石头如同冰镜般平坦,泉水在这里流淌却又静止不前。我相信,潜伏在水下的龙就在咫尺之间,最终它会回归大海,滋润万物生灵。

注释

字词注释:

  • :平坦的意思,形容石头的状态。
  • 冰鉴:冰冻的镜子,形容水面光滑如镜。
  • 一派:一股,形容泉水的流动。
  • 龙潜:龙隐藏在水中,传说中龙能控制水流。
  • 咫尺:形容距离非常近。
  • 润生灵:滋润生命,形容水对生物的重要性。

典故解析: “龙潜”常用来形容有才能的人隐藏在暗处,等待时机。古代文化中,龙是权力与水的象征,代表着自然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傅权,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与自然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生命源泉的思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横石潭》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静谧的潭水景象。首句“圆如冰鉴石平横”以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潭水的清澈与石头的平坦,给人以视觉的冲击。紧接着“一派泉流到此停”,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出泉水流淌的生动场景,给人一种自然的和谐感。

在后两句中,诗人转而思考自然与生命的关系。“我信龙潜应咫尺”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潜伏在水中的神秘生物的信服与向往,似乎暗示着自然中蕴藏着无限的可能。而“终归大海润生灵”则升华了整首诗的主题,强调了水对生物的重要性,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延续。

整首诗以鲜明的意象和流畅的节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性与美感,给人以深思与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圆如冰鉴石平横:潭水清澈,石面平坦,形象地描绘了潭的宁静与美丽。
  2. 一派泉流到此停:泉水流动的景象,与静止的潭水形成对比,表现了自然的生机。
  3. 我信龙潜应咫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神秘力量的信任与敬畏,暗示着潜藏的生命力。
  4. 终归大海润生灵:强调水的流动与生命的延续,象征着自然的循环与生命的源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头比作冰鉴,增强了画面的形象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拟人:将泉水拟人化,表现自然的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潭水与泉流,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反映了生命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横石:象征着稳固与宁静。
  • 泉流: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变动。
  • :象征着潜在的力量与神秘。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和谐美丽的自然景象,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圆如冰鉴”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水的清澈
    • B. 石头的光滑
    • C. 天空的明亮
  2. “龙潜应咫尺”中的“咫尺”指什么?

    • A. 很远的距离
    • B. 很近的距离
    • C. 不确定的距离
  3.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对爱情的思考
    • B. 对自然的赞美和生命的感悟
    • C.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生活的情趣。

诗词对比: 傅权的《横石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意境上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傅权更侧重于水的象征意义,而王维则强调山的静谧与诗意的生活。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与宋代文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幽事绝句六首 其三 野兴 宴坐自午至暮 春晚 秋日杂咏 落花 初春杂兴 雨夜 独至遯庵避暑庵在大竹林中 杂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野狐落 尣字旁的字 人工湖 悔之晚矣 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身字旁的字 骨字旁的字 撤帐 调和鼎鼐 险脆 单人旁的字 好古敏求 不识马肝 恶紫夺朱 亅字旁的字 久惯老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