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1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19:39
雨夜
作者:陆游 〔宋代〕
萧萧残发雪侵冠,
冉冉清愁用底宽?
把卷昏眸常欲闭,
投床睡兴却先阑。
惟须酒沃相如渴,
未分人哀范叔寒。
雨霁定知梅已动,
佩壶明日试寻看。
雨夜闭门行老死,
亦足慰平生。
小雨收仍落,
孤灯翳复明。
衰残书易忘,
忧患梦多惊。
熠熠萤矜暗,
翻翻雀转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夜的情景,诗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内心的孤独。头发已白,雪花般的白发侵袭着帽子,心中的忧愁如同渐渐蔓延的寒意。眼睛昏沉,常常想要闭上,却又不愿意。躺在床上,睡意来袭,却又难以入眠。唯有酒能解渴,未曾分清人间的悲哀与冷暖。雨过天晴,梅花定会绽放,明日我会去试着寻找它。即使在雨夜闭门而老,也足以慰藉我一生的孤寂。细雨还在下,孤灯摇曳而明亮。衰老的书信容易被遗忘,忧虑与烦恼的梦常常让我惊醒。微弱的萤火虫在黑暗中闪烁,雀鸟翻飞更添夜的孤寂。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因其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深刻思考而广受推崇。陆游的诗风豪放,作品多涉及战争、抒情、山水等题材,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事的关注。
《雨夜》创作于陆游晚年,他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磨难与坎坷,尤其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常常让他感到孤独与悲伤。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夜的情景,抒发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雨夜》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作,展现了陆游在晚年时对生命的思索与对孤独的理解。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雨夜的孤寂与内心的愁苦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开篇“萧萧残发雪侵冠”,以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诗人已逝去的青春,寓意岁月的无情。接下来的“冉冉清愁用底宽”,表达了对忧愁的无奈与宽广的心境,似乎暗示着诗人对人生的接受。
在“把卷昏眸常欲闭”一联中,诗人通过对身体疲惫的描绘,反映出他内心的疲惫与无助。而“惟须酒沃相如渴”,则体现了他借酒浇愁的心态,酒成为了他在孤独中寻求安慰的工具。此后,诗人提到“雨霁定知梅已动”,展现出了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尽管生活中充满困扰,仍然渴望美好的事物。
整首诗以雨夜为背景,透过细雨与孤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岁月的感慨,最终以“亦足慰平生”收尾,表明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即使孤独终老,也要找到内心的宁静。陆游在这首诗中以简单的笔触,深刻地反映了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孤独的体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和对孤独的理解。虽然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无情与孤独,但他仍然在细雨中找寻希望,试图在困苦中找到内心的安宁。诗中渗透着对生活的接受与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雨夜》的作者是?
A. 苏轼
B. 陆游
C. 李白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范叔”是指谁?
A. 范增
B. 范仲淹
C. 范蠡
D. 范玮琪
“雨霁定知梅已动”中“梅”象征什么?
A. 悲伤
B. 美好与希望
C. 失落
D. 过去
陆游《雨夜》与李白《静夜思》对比
以上是对《雨夜》的详细解析与学习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及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