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39: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39:44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开襟何处好,竹下池边地。
馀热体犹烦,早凉风有味。
黄萎槐蕊结,红破莲芳坠。
无奈每年秋,先来入衰思。
开怀的地方在哪里最好呢?是在竹林下、池塘边的地方。
虽然身体还感到余热的烦扰,但早晨的凉风却别有一番滋味。
黄叶萎缩,槐树的花蕊已结,红色的莲花也在凋落。
无奈每年秋天,最先感受到的就是这萧条的思绪。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反映了白居易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描绘的秋景常常与衰老和思乡相联系,表现出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伤。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关注民生的作品闻名。他的诗作品种丰富,风格多样,尤其以乐府诗和古体诗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秋季,诗人身处的环境使他感受到秋季的凉意与萧瑟,内心也随之生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开襟》通过清新的自然景象,表达了白居易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短暂的忧虑。诗的开头“开襟何处好”直接引入主题,诗人寻求一个可以心灵舒展的地方,表现出他对宁静与美好环境的向往。接着提到“竹下池边地”,描绘出一个恬静的自然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和安宁。
随后,诗人通过“馀热体犹烦”与“早凉风有味”的对比,反映出夏秋交替时的微妙变化。尽管身体上还感受到夏天的余热,但早晨的凉风却使人感到舒适。这种对比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而后两句“黄萎槐蕊结,红破莲芳坠”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表现出秋天的凋零与萧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最后一句“无奈每年秋,先来入衰思”则是全诗的情感升华,诗人在感慨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无法避免对生命衰败的思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共鸣,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白居易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竹下池边”指的是:
A. 竹林与池塘的结合
B. 竹林与山的结合
C. 池塘与草地的结合
D. 竹林与溪流的结合
诗人所感受到的“早凉风”代表:
A. 秋天的来临
B. 夏季的余热
C. 春天的气息
D. 冬天的寒冷
诗中“无奈每年秋”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喜悦
B. 愁苦
C. 怀念
D. 恐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