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2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26:13
原文展示:
中春 李廌 〔宋代〕
轻挨残花香簌簌, 旋剥新笋白纤纤。 伤春煮笋买春酒, 短褐破碎人家嫌。
白话文翻译:
轻轻触碰,残留的花瓣纷纷落下, 迅速剥开新笋,露出纤细的白色。 为了伤感春天,煮笋买春酒, 穿着破旧的短褐,被人家嫌弃。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生卒年不详),字公辅,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风格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感受。这首《中春》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自身的孤独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即将结束时所作,诗人通过对残花、新笋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伤感和对生活的无奈。诗中的“短褐破碎人家嫌”反映了诗人生活的贫困和社会地位的低下。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对残花、新笋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伤春煮笋买春酒”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情感,也反映了诗人生活的贫困。最后一句“短褐破碎人家嫌”则揭示了诗人的社会地位和被社会边缘化的处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生活的贫困和社会地位的低下。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1. B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廌的《中春》与杜甫的《春望》都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情感,但李廌的诗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孤独和无奈,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