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3:09
原文展示: 秋日生春意,林间闻晓莺。奈何时序晚,不及候虫鸣。摇落无多感,芳菲会满城。好音宜自默,反舌可无声。
白话文翻译: 秋天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林间可以听到清晨的莺歌。可惜时节已晚,无法等到那些候虫的鸣叫。落叶并没有带来太多感慨,花儿依然会开满整个城市。美好的声音应该自己保持沉默,反舌鸟可以不发出声音。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生卒年不详),字子高,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风格清新,情感细腻。此诗可能创作于秋末冬初,表达了对季节变换的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天的清晨,作者在林间散步时,听到莺鸟的叫声,感受到秋天的生机,同时意识到时节已晚,无法再听到候虫的鸣叫,因此产生了对季节变换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清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季节变换中的生机与感慨。首句“秋日生春意”巧妙地将秋天的萧瑟与春天的生机相结合,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后句通过对莺鸟和候虫的对比,突出了时节的变迁和生命的无常。结尾的“好音宜自默,反舌可无声”则寓意深刻,暗示了在自然界中,美好的事物往往不需要张扬,而应保持内在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清晨的描绘,表达了对季节变换的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诗中透露出一种淡然和宁静的态度,强调在自然界中,美好的事物往往不需要张扬,而应保持内在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秋日生春意”表达了什么? A. 秋天很冷 B. 秋天仍有春天的生机 C. 春天很温暖 答案:B
“好音宜自默”中的“好音”指的是什么? A. 莺鸟的叫声 B. 候虫的鸣叫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A
诗中提到的“反舌”是什么? A. 一种鸟类 B. 一种昆虫 C. 一种植物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