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12:1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2:16:10
原文展示: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 李廌 〔宋代〕
舍鞅陟层巘,老步独多叹。 笑谈谷传响,松声递萧散。 欲寻草堂池,土室无僧赞。
白话文翻译:
脱下马鞍,登上层层的山峰,老者的步伐独自多了许多叹息。 欢笑声在山谷中回响,松树的声音传递着萧瑟和散漫。 想要寻找草堂和池塘,但土屋中没有僧人的赞叹。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生卒年不详),字公垂,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他在丙子年(可能是宋代的一个年份)三月十二日游嵩山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李廌游嵩山时所作,嵩山是中国五岳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游览和隐居的地方。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游嵩山的经历,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舍鞅陟层巘”一句,描绘了作者脱下马鞍,登上层层山峰的情景,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向往。“笑谈谷传响,松声递萧散”则通过声音的传递,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氛围。最后两句“欲寻草堂池,土室无僧赞”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绪。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绪。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舍鞅陟层巘”中的“舍鞅”指的是什么? A. 脱下马鞍 B. 放下行李 C. 离开山谷 D. 登上山顶 答案:A
诗中“笑谈谷传响”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孤独和无奈 B. 自然的和谐和宁静 C. 隐逸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D. 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答案:B
诗中“松声递萧散”中的“递”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