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9:11
国朝唐与苏,不数汉相如。继彼二季后,当兹三世余。青云曾给札,班鬓尚题舆。古义惟知学,时人或谓疏。郑虔归系马,阮籍倒乘驴。日月且逝矣,贤才终舍诸。何迟问安在,可使赋归欤。直自枉渚宿,还过彭蠡潴。岷江饮乡水,庐阜访林居。翰墨深怀趣,登临想尽摅。岘山孤湛辈,栗里羡宣舒。执友半廊庙,先生宁里闾。家声红药省,人望玉堂庐。计日岂偃薄,匪朝应诏除。公其作鸣凤,我自伴舂锄。
在宋朝,唐与苏的名声不亚于汉代的相如。继承了前两代的传统,至今已历三代。曾经青云直上,如今斑白的鬓发依旧显赫。古人重学问,有时却被现代人认为疏远。郑虔归来系马,阮籍倒骑驴。日月如梭,贤才终将离去。为何迟迟不问安,是否可以让赋归去。直接从枉渚宿营,再经过彭蠡湖。在岷江边饮水,访问庐山的隐居之地。对书法和绘画深感兴趣,登高望远,尽情抒发。羡慕岘山的孤独和湛的辈分,向往栗里的宣舒。朋友多在朝廷,先生宁愿在乡间。家族声望显赫,人们仰望玉堂。日子不会轻易过去,不久应召入朝。你将成为鸣凤,我自伴舂锄。
作者介绍:赵蕃(1048-1124),字子厚,号东篱,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赵蕃送别友人唐德舆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唐德舆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才华的认可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意象,如“郑虔归系马”、“阮籍倒乘驴”等,表达了文人归隐的情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未来的祝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宋代送别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未来的祝愿。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郑虔归系马”是指什么? A. 文人归隐 B. 文人放荡不羁 C. 文人入朝为官 D. 文人游历山水
诗中的“栗里羡宣舒”是指什么? A. 羡慕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B. 羡慕陶渊明的才华 C. 羡慕陶渊明的家族声望 D. 羡慕陶渊明的政治地位
诗中的“公其作鸣凤,我自伴舂锄”表达了什么? A. 对友人的赞美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D. 对友人未来的祝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