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腊后岁前遇景咏意》

时间: 2025-05-09 20:57:04

诗句

海梅半日柳微黄,冻水初融日欲长。

度腊都无苦霜霰,迎春先有好风光。

郡中起晚听衙鼓,城上行慵倚女墙。

公事渐闲身且健,使君殊未厌馀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20:57:04

原文展示

腊后岁前遇景咏意
作者:白居易

海梅半日柳微黄,
冻水初融日欲长。
度腊都无苦霜霰,
迎春先有好风光。
郡中起晚听衙鼓,
城上行慵倚女墙。
公事渐闲身且健,
使君殊未厌馀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腊后岁前的景象。海边的梅花刚刚开放,柳树的嫩芽微微泛黄,冻水开始融化,阳光渐渐变得明亮。腊月已过,没有凛冽的霜雪,春天的美好风光提前到来。傍晚时分,我在郡中听着衙门的鼓声,懒洋洋地倚靠在城墙上。公务渐渐少了,人也显得健朗,而使君却似乎对余杭的生活并不厌倦。

注释

字词注释

  • 海梅:指海边的梅花。
  • 柳微黄:柳树刚抽出嫩芽,颜色略黄。
  • 冻水初融:冰冷的水刚开始融化。
  • 度腊:经过腊月。
  • 霜霰:霜和雪。
  • 郡中:指郡城。
  • 衙鼓:衙门的鼓声,通常用于报时。
  • 女墙:城墙的一种结构,便于人们在上面观望。

典故解析

本诗并无明显的典故引用,但“腊后岁前”所提及的时间节点与中国传统节气、农事有关系,反映了古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与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对生活的深刻关注而著称,作品多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等方面。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白居易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余杭生活的热爱与归属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即将来临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腊后岁前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诗中通过“海梅”“柳微黄”“冻水初融”等意象,表现出春天的气息逐渐渗透大地,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感觉。诗的开头用“海梅半日柳微黄”将梅花与柳树相互衬托,既表现了冬去春来的过渡,又渗透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随后的“度腊都无苦霜霰”则强调了今年冬天的温暖与少有的霜雪,这不仅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暗示了人们的生活将逐渐恢复生机。白居易通过对郡中晚间衙鼓声的描写,传达了他对生活的惬意与闲适,尤其是“公事渐闲身且健”,表现出一种从繁忙公务中解脱而来的轻松心态。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春天的憧憬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反映了白居易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他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梅半日柳微黄:描绘了梅花和柳树的春日情景,暗示了春天的来临。
  • 冻水初融日欲长:冻水开始融化,白昼逐渐变长,象征着春天的温暖渐渐回归。
  • 度腊都无苦霜霰:腊月过去,少了霜雪的侵扰,展现了温暖的气候。
  • 迎春先有好风光:春天的美好景象先于春天而来,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
  • 郡中起晚听衙鼓:夜晚在郡城中听到衙门的鼓声,增添了生活气息。
  • 城上行慵倚女墙:懒洋洋地倚靠在城墙上,表现诗人的闲适状态。
  • 公事渐闲身且健:公务渐少,身体也变得健康,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 使君殊未厌馀杭:使君似乎对余杭的生活并不厌倦,展现了对故乡的依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到来与梅花、柳树相结合,生动形象。
  • 拟人:春天似乎是主动迎来的,赋予了春天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中句子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在自然变化中感受到的生机与活力,以及对轻松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纯洁,代表春天的到来。
  • 柳树:代表生机勃勃,象征春天的复苏。
  • 冻水:象征冬天的结束,春天的开始。
  • 衙鼓:代表生活的节奏,反映社会的日常事务。
  • 女墙:体现人文环境,增添了生活的趣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海梅”指的是哪里的梅花?

    • A. 山上
    • B. 海边
    • C. 河边
  2. 诗中提到的“冻水”象征着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的来临
    • C. 秋天
  3. “公事渐闲身且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状态的享受?

    • A. 繁忙
    • B. 闲适
    • C. 疲惫

答案:

  1. B. 海边
  2. B. 春天的来临
  3. B. 闲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春晓》更侧重夜晚的温柔与春天的生机,而白居易的《腊后岁前遇景咏意》则更强调春天来临前的宁静与期待。两者结合,展现了春天的不同面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壶中天慢 秋夜悼蕴辉姊,用漱玉词韵 壶中天慢·胜利后重游故里许都西湖 壶中天慢 李易安酴醾春去小影 壶中天慢 兵火连天,乡音沈滞,分寄渝沪诸友 壶中天慢 粉蝶儿慢 太常仙蝶,次周清真韵 粉蝶儿慢 蔡如川环游西南北,赋此壮行 明月棹孤舟 明月棹孤舟 幽居 明月棹孤舟 送周干夫之包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里字旁的字 反犬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包含慨的词语有哪些 列如 土木形骸 股指 矫情自饰 怨畅 门衡 雉雊 尸字头的字 足字旁的字 擒纵自如 抵瑕陷厄 锋铓毕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