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3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35:50
送徐无党归婺州
作者:梅尧臣 〔宋代〕
吴蚕吐柔丝,越女织美纨。
机杼固已勤,刀尺诚独难。
裁缝失分寸,长短为损残。
尝闻仲山甫,能补帝衮完。
衮完民衣足,天下无苦寒。
徐从信都学,染翦宜弃冠。
彼实山甫徒,尔亦非綷剜。
东归道自胜,人谁故时看。
这首诗讲的是吴地的蚕吐出柔软的丝线,越地的女子在织造美丽的丝绸。虽然织布的工人勤劳,但裁剪的工序却十分艰难。裁缝如果失去了分寸,长短不均就会影响成品的质量。我曾听说仲山甫(仲子)能把帝王的袍子修补得完好无损,这样一来,老百姓的衣服也就能穿得暖和了。徐无党在信都学习染色和剪裁,应该放弃头上的冠冕。你实际上也只是个普通人,不必过于追求高雅的名利。你回家的路会更加顺畅,谁会在意你过去的身份呢?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菊隐,宋代诗人,出生于今浙江省。他是“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风格清新,意境深远。梅尧臣的诗多描写社会民生,情感真挚。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的朋友徐无党归乡之际,借此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深切的期望。诗中提到的织造技艺、裁剪技艺,既是对古代手工业的赞美,也反映了对辛勤劳动者的尊重。
《送徐无党归婺州》是一首通过细腻的生活细节传达深刻情感的诗作。诗中以“吴蚕吐柔丝,越女织美纨”开篇,展现了江南地区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怀。梅尧臣通过描绘勤劳的工人和技艺,表现出对传统手艺的敬重与对匠人精神的赞美。接着,诗人提到“刀尺诚独难”,揭示了手艺的复杂与艰辛,体现了对工匠精神的深切理解。
通过“仲山甫”的典故,诗人进一步强调了修补和完善的重要性,暗示着人生的经历与成长。最后,诗中提到“东归道自胜”,既是对朋友归乡的美好祝愿,也是对人生旅途的哲思,蕴含着人们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选择与抉择。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语言上清新,情感上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又有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展现了梅尧臣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勤劳与技艺的赞美,通过对比和典故,强调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王维
B) 李白
C) 梅尧臣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仲山甫”是指什么?
A) 一位皇帝
B) 一位著名的裁缝
C) 一位诗人
D) 一位商人
“东归道自胜”中的“东归”指的是什么?
A) 向东旅行
B) 回家
C) 归属
D) 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