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4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46:06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忽闻胡骑渡河水,月魄夜胁阴貂寒。
独侍金舆立城肚,龙蛇不展绕旗竿。
突然听见胡人的骑兵渡过河水,月光照耀下,寒气袭人,像是冬天的貂皮一样冷。
我独自侍立在金色车舆旁,站在城墙之上,龙蛇般的旗帜却在风中不再舒展。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天池,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五言古诗和律诗,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作常常反映现实生活,关注社会问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民族关系紧张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胡骑渡河的情景,表达了对边境安全的忧虑,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思考。
这首《杂拟》通过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边境的阴冷夜晚,表现了诗人在紧张局势中的孤独与忧虑。诗的开头“忽闻胡骑渡河水”,构建了一个突如其来的战争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接着“月魄夜胁阴貂寒”,月光的冷清与夜晚的寒冷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阴沉的气氛,暗示着不安与危险的来临。
“独侍金舆立城肚”,诗人孤身一人在城墙上守卫,显得格外孤独和无助。金舆象征着权贵和荣耀,但在此刻却显得无比苍白无力。而“龙蛇不展绕旗竿”则直接表现了军事力量的无能为力,旗帜未能飘扬,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一个身处战争阴影下的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家国安宁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现边境的紧张局势和诗人的忧虑,反映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与对战争的恐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胡骑”指的是哪个民族的骑兵?
“月魄”在诗中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诗人独自在城肚上守卫,说明了他的什么心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边境的战争场景,表现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但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梅尧臣更为忧虑,而王昌龄则带有更多的激昂与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