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4:21:38
时艰谬典属,遂堕讥谗中。
言者傥易地,吾誉超吴蒙。
十年忝高位,砥道如蚕丛。
世屯际颠危,遑恤自谋工。
衰病不得息,矧欲巢云松。
金瓯作孤注,愚虑羞从同。
皲手理纷丝,凡百嗟蒙耳。
外侮既沓至,惟口虞兴戎。
固圉抉樊篱,谁欤郭令公。
可怜绕指钢,樽俎皆折冲。
力未剸虎狼,况能驯駏蛩。
暂期兵祸戢,自治仍从容。
养锐事征伐,安知吾道穷。
高远自卑迩,郑宋殊昭聋。
人情骛风影,利刃纷交攻。
四至怵投柱,金铄如在镕。
臣罪难自明,藉草诚宜通。
新疆但编管,减死嘶边风。
去国限三宿,修途无停踪。
昨度庆都山,骑步犹憧憧。
今兹太原道,村醪聆梵钟。
登高此佳日,黄华何处逢。
吾睫不自察,明决夫何为。
栋压靡怨怒,下瓦频操箠。
辕固述黄老,汉廷留令仪。
阨运逮今日,周孔难为师。
何况晁贾俦,挟筴虚千时。
穷变通久理,毅力庸起衰。
意歧成枘凿,鱼睨骇新奇。
填海鸟何拙,移山愚可嗤。
委随工自了,谁与扶艰危。
天心妙转圜,呼吁通神祇。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4:21:38
时艰谬典属,遂堕讥谗中。
言者傥易地,吾誉超吴蒙。
十年忝高位,砥道如蚕丛。
世屯际颠危,遑恤自谋工。
衰病不得息,矧欲巢云松。
金瓯作孤注,愚虑羞从同。
皲手理纷丝,凡百嗟蒙耳。
外侮既沓至,惟口虞兴戎。
固圉抉樊篱,谁欤郭令公。
可怜绕指钢,樽俎皆折冲。
力未剸虎狼,况能驯駏蛩。
暂期兵祸戢,自治仍从容。
养锐事征伐,安知吾道穷。
高远自卑迩,郑宋殊昭聋。
人情骛风影,利刃纷交攻。
四至怵投柱,金铄如在镕。
臣罪难自明,藉草诚宜通。
新疆但编管,减死嘶边风。
去国限三宿,修途无停踪。
昨度庆都山,骑步犹憧憧。
今兹太原道,村醪聆梵钟。
登高此佳日,黄华何处逢。
吾睫不自察,明决夫何为。
栋压靡怨怒,下瓦频操箠。
辕固述黄老,汉廷留令仪。
阨运逮今日,周孔难为师。
何况晁贾俦,挟筴虚千时。
穷变通久理,毅力庸起衰。
意歧成枘凿,鱼睨骇新奇。
填海鸟何拙,移山愚可嗤。
委随工自了,谁与扶艰危。
天心妙转圜,呼吁通神祇。
在艰难的时局下,我被错误的典章法规所束缚,因此落入了谗言的圈套。言论的传播似乎很容易,而我的名声却超越了吴、蒙二国的贤者。十年的高位使我感到愧疚,走上正道的艰难如同在蚕茧中挣扎。这个世界正处于动荡之中,我忙于自保,无法顾及他人。即使身体虚弱无力,又怎能想要在云松之上安家呢?孤注一掷的心情让我感到羞愧,我的愚昧思虑不愿与他人同流合污。手指因理丝而皲裂,世事繁杂令人叹息。外敌已经接连而至,我唯恐口舌之争引发战争。固守防线却被迫打破,谁能像郭令公那样镇守一方?可惜身边的钢铁环绕,酒席之上却难以交谈。力量未能削弱虎狼,何况能驯服骏马和蚊虫?暂时希望兵祸能够平息,心中仍然保持从容。培养锐气以备征伐,难道知道自己的路已走到尽头?高远的理想与低微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郑国和宋国的故事也显得格外刺耳。人情如风,刀剑交锋频繁。四面八方都令人心惧,金属如同在熔化。我的罪行难以自明,借草而通的情意更显真挚。新疆只需编排管辖,减少边境上的死亡哀鸣。离开故国只限三天,修行的路上无暇停留。昨天翻越庆都山,骑马步行依旧心神飞扬。今天走在太原道上,村庄的美酒和梵音交织在一起。登高望远正值佳日,黄花在哪里相逢?我却未能反省自我,明白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大梁压迫着怨恨,瓦片下频频操控着权杖。辕门依旧讲求黄老之道,汉朝的法令仍在实施。当前运势如此艰难,周、孔两位圣人难以成为我的老师。更何况晁、贾二人,带着虚名已逾千年。穷尽变通已久,毅力与庸常皆已衰退。意图的歧义如同枘凿,鱼目混珠令人惊奇。填海的鸟儿何其笨拙,移山的愚者足以遭人嘲笑。随波逐流的工匠自有了结,谁来扶持这艰难与危机?天意的心思巧妙而变幻,呼唤着众神灵的庇佑。
张荫桓,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曾任官职,活跃于文坛。他的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反映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现实。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之际,诗人通过个人的遭遇,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困境与无奈。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沉重的历史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及个人困境的深刻反思。诗人在描绘当时艰难局势的同时,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他以“时艰谬典属”开篇,直指时代背景,展现出沉重的社会压力。从“十年忝高位”到“外侮既沓至”,诗人的心理变化和对现实的无奈流露无遗。诗中不乏对历史典故的引用,既有对古代贤人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批判,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歌的结构上,运用了排比和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与力度,如“力未剸虎狼,况能驯駏蛩”这一句,形象地表现了面对强敌时的无力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个人的孤独与无奈,也有时代的悲哀与感慨,构成了一幅复杂而深邃的社会图景。
整首诗表现了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诗人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反映了士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悲凉与坚韧。
诗中提到“外侮既沓至”时,指的是什么样的情境?
A. 内心的烦恼
B. 外敌的侵扰
C. 家庭的纷争
答案:B
“十年忝高位”中“忝”字的意思是:
A. 骄傲
B. 羞愧
C. 享受
答案:B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
A. 云松、金瓯
B. 大海、明月
C. 竹林、溪水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