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20:4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0:41:42
《答王君石遗包虎二轴》
作者:梅尧臣
老包曰岳岳生鼎,
二人画虎通神明。
凡为一虎不知价,
钜公贵士珍其名。
死来年深搜索尽,
何意好事识尤精。
丹枫映坡茅叶白,
雌者将乳雄坡行。
细毛出肉不见迹,
相顾猛气都如生。
忽闻持遗非素望,
穷民展玩忘愁婴。
奇哉真是老包笔,
世间空有黄金籯。
因思前岁韩公子,
亦赠尺纸图生狞。
傍题小子乃包鼎,
此时偶得已可惊。
借问吾乡与天下,
二包之美谁能并。
老包说,岳岳的名声如同生鼎;
二人画的老虎透着神韵灵气。
对于一幅老虎画作,没人知道它的价值;
那些显赫的公子们珍视的只是它的名气。
死后年深,搜寻尽了所有,
何必在意这美好的事情如此精致。
丹枫映照着坡上白色的茅草,
母虎带着幼崽在坡上行走。
细腻的毛发从肉里长出,难以看出踪迹;
彼此相望,猛虎的气势仿佛依然在生。
忽然听闻遗留的并非是平常的期望,
穷人们欣赏画作,忘却了烦恼和忧愁。
奇怪啊,这真是老包的笔迹,
世间唯有黄金籯般的珍贵。
让我想起前几年的韩公子,
也赠我一尺纸图来生动狞猛。
旁边的小字是包鼎的签名,
此时偶然得到这幅画,实在令人惊喜。
请问我家乡与天下,
有谁能与这两幅包画相提并论?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梅村,宋代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写山水和田园生活。梅尧臣的诗作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梅尧臣在收到王君石赠送的两幅画作后所写。两幅画的主题是老虎,诗中通过对画作的描绘,表达了对艺术价值的思考,尤其是对名气与真才实学之间的关系的反省。
《答王君石遗包虎二轴》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中通过描绘老虎的画作,探讨了艺术的价值与名声之间的关系。梅尧臣以老包(包拯)的名声引入,引发对艺术作品价值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凡为一虎不知价”,表达了对艺术品价格与艺术价值之间差异的感慨,强调了真正的艺术作品往往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诗中的意象丰富,丹枫、茅草、母虎与幼崽的描写,不仅营造了自然的景象,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艺术的传承。梅尧臣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与对艺术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美的深刻理解。
此外,诗中提到的“穷民展玩忘愁婴”,则反映了艺术对人们心灵慰藉的作用,暗示即使在困境中,艺术仍能带来希望与快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艺术作品的真正价值,强调名声与内在品质的区别,表现了梅尧臣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老包”是谁?
诗中提到的“二人画虎”主要强调了什么?
诗中“丹枫映坡”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