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4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44:22
道亡数极归永元。
悠悠兆庶尽含冤。
沈河莫极皆无安。
赴海谁授矫龙翰。
自樊汉仙波流水清且澜。
救此倒悬拯涂炭。
誓师刘旅赫灵断。
率兹八百驱十乱。
登我圣明去多难。
长夜杳冥忽云旦。
道德已经衰亡,难以挽回。
无数的百姓都在悲怆中生活。
大河沉寂,四处皆无安宁。
谁来引领我去海中追寻那矫健的龙翰?
自汉代以来,仙波流淌,水面清澈而波澜不惊。
救助这倒悬的世界,拯救那些遭受苦难的人。
我誓言带领刘军,勇猛地斩断邪恶。
带领八百士兵,驱散十方的乱象。
登上我圣明的王位,但前路多艰难。
漫漫长夜,幽暗无光,忽然天边露出了曙光。
沈约(441年-513年),字景仁,南朝梁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以词藻华丽、风格多变著称,是南朝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沈约在当时的士人中拥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尤其在诗歌和文辞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梁鼓吹曲 道亡》是在南北朝时期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与人民的苦难。沈约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的悲痛和对拯救社会的渴望,展现了他作为文学家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责任感。
这首《梁鼓吹曲 道亡》表现了沈约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和强烈的忧虑。诗中以“道亡”开篇,直接点明了其所处时代的道德危机,给人以沉重的压迫感。在对百姓的描绘中,诗人用“悠悠兆庶尽含冤”一语,展现出社会底层人们的无奈与哀怨。在这样的背景下,沈约对历史的追溯与对未来的展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中深邃而广泛的情感。
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紧凑而有力的节奏,诗句之间衔接紧密,情感逐步递进。尤其在“救此倒悬拯涂炭”中,沈约表达了对拯救苦难中的人民的坚定决心,展现出一种英雄气概。最后一句“长夜杳冥忽云旦”,则为整首诗带来了希望的曙光,象征着光明与未来的到来,给人以鼓舞。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现象的深切反思,以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关怀。诗人通过描绘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未来希望的渴望,展现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梁鼓吹曲 道亡》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沈约
C. 杜甫
诗中提到“救此倒悬拯涂炭”是指什么?
A. 拯救国家
B. 拯救人民
C. 拯救环境
“长夜杳冥忽云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绝望
B. 希望
C. 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