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梁鼓吹曲 道亡》

时间: 2025-04-27 23:44:22

诗句

道亡数极归永元。

悠悠兆庶尽含冤。

沈河莫极皆无安。

赴海谁授矫龙翰。

自樊汉仙波流水清且澜。

救此倒悬拯涂炭。

誓师刘旅赫灵断。

率兹八百驱十乱。

登我圣明去多难。

长夜杳冥忽云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44:22

梁鼓吹曲 道亡

原文展示:

道亡数极归永元。
悠悠兆庶尽含冤。
沈河莫极皆无安。
赴海谁授矫龙翰。
自樊汉仙波流水清且澜。
救此倒悬拯涂炭。
誓师刘旅赫灵断。
率兹八百驱十乱。
登我圣明去多难。
长夜杳冥忽云旦。

白话文翻译:

道德已经衰亡,难以挽回。
无数的百姓都在悲怆中生活。
大河沉寂,四处皆无安宁。
谁来引领我去海中追寻那矫健的龙翰?
自汉代以来,仙波流淌,水面清澈而波澜不惊。
救助这倒悬的世界,拯救那些遭受苦难的人。
我誓言带领刘军,勇猛地斩断邪恶。
带领八百士兵,驱散十方的乱象。
登上我圣明的王位,但前路多艰难。
漫漫长夜,幽暗无光,忽然天边露出了曙光。

注释:

  • 道亡:道德衰亡,指社会道德的沦丧。
  • 数极:指极限、极度的意思。
  • 悠悠:形容长久、绵延。
  • 兆庶:指众多的百姓。
  • 沈河:指大河的沉寂。
  • 矫龙翰:比喻高飞的理想或志向。
  • 樊汉:指汉代的封闭状态。
  • 倒悬:形容社会混乱、倒退的状态。
  • 拯涂炭:拯救那些遭受苦难的人。
  • 赫灵断:指勇猛地斩断邪恶的势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年-513年),字景仁,南朝梁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以词藻华丽、风格多变著称,是南朝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沈约在当时的士人中拥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尤其在诗歌和文辞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创作背景:

《梁鼓吹曲 道亡》是在南北朝时期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与人民的苦难。沈约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的悲痛和对拯救社会的渴望,展现了他作为文学家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责任感。

诗歌鉴赏:

这首《梁鼓吹曲 道亡》表现了沈约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和强烈的忧虑。诗中以“道亡”开篇,直接点明了其所处时代的道德危机,给人以沉重的压迫感。在对百姓的描绘中,诗人用“悠悠兆庶尽含冤”一语,展现出社会底层人们的无奈与哀怨。在这样的背景下,沈约对历史的追溯与对未来的展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中深邃而广泛的情感。

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紧凑而有力的节奏,诗句之间衔接紧密,情感逐步递进。尤其在“救此倒悬拯涂炭”中,沈约表达了对拯救苦难中的人民的坚定决心,展现出一种英雄气概。最后一句“长夜杳冥忽云旦”,则为整首诗带来了希望的曙光,象征着光明与未来的到来,给人以鼓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道亡数极归永元:道德的衰亡已经到了极点,难以回归。
  2. 悠悠兆庶尽含冤:无数百姓生活在痛苦与冤屈中。
  3. 沈河莫极皆无安:大河沉寂,四处皆无安宁。
  4. 赴海谁授矫龙翰:谁来引领我去追求高飞的理想?
  5. 自樊汉仙波流水清且澜:自汉代以来,水面清澈而波澜不惊。
  6. 救此倒悬拯涂炭:拯救这个倒悬的世界,帮助那些受苦的人。
  7. 誓师刘旅赫灵断:我誓言带领刘军,勇猛地斩断邪恶。
  8. 率兹八百驱十乱:带领八百士兵,驱散十方的乱象。
  9. 登我圣明去多难:登上我圣明的王位,但前路多艰难。
  10. 长夜杳冥忽云旦:漫漫长夜,幽暗无光,忽然天边露出了曙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矫龙翰”,将理想比作高飞的龙翰,形象生动。
  • 对仗:如“沈河莫极皆无安”,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如“誓师刘旅赫灵断,率兹八百驱十乱”,增强了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现象的深切反思,以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关怀。诗人通过描绘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未来希望的渴望,展现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道亡:象征道德的消逝,反映社会的混乱。
  • 兆庶:代表广大人民,表达对底层民众的关心。
  • 海、龙翰:象征追求理想与自由的渴望。
  • 仙波:传达一种超然与清澈的理想状态。
  • 倒悬、涂炭:象征社会的苦难与动荡。
  • 长夜、云旦: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梁鼓吹曲 道亡》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沈约
    C. 杜甫

  2. 诗中提到“救此倒悬拯涂炭”是指什么? A. 拯救国家
    B. 拯救人民
    C. 拯救环境

  3. “长夜杳冥忽云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绝望
    B. 希望
    C. 不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望》 - 杜甫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关注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 《春望》:表达了国家动荡与个人痛苦的情感,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

参考资料:

  • 《南朝诗人沈约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南北朝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两同心 两同心•对饮 两同心 和韵宗梅岑咏鸳鸯 两同心 和耆卿韵 两同心 重五后二日庆尹默六十寿 两同心 怀旧和柳屯田韵 两同心 自题纫秋小照 两同心 其二 和梅岑鸳鸯原韵 两同心 其一 新燕次宗梅岑 两同心 有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石字旁的字 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兔灰 衣被苍生 包含九的词语有哪些 年老体衰 廾字旁的字 招降纳叛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釒字旁的字 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旷日经久 畚斗 四字头的字 踏莎行 稙谷 光棍一条 浅结尾的成语 人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