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1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15:27
月夜二首
——王安石
蹋月看流水,水明摇荡月。
草木已华滋,山川复清发。
褰裳伏槛处,绿净数毛发。
谁能挽姮娥,俯濯凌波袜。
第一首:在月光下踏着水流,水面明亮,月影摇曳。草木已经繁茂,山川又恢复了清新的气息。轻轻掀起衣裙,伏在栏杆边,只见一缕青绿色的细发。谁能把那月宫的嫦娥挽住,让她俯身来洗凌波的袜子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文学上以诗词、散文著称,风格清新,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他政治生涯的低谷期。诗中通过描绘月夜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月夜二首》表现了王安石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诗中以“蹋月看流水”引入,展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意境,作者在月光的照耀下,欣赏着流动的水,表现出一种宁静的心境。接着“草木已华滋,山川复清发”则描绘了大自然的生机,草木繁盛,山川清新,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希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褰裳伏槛处,绿净数毛发”描绘了一种轻松闲适的状态,仿佛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的洒脱与淡泊。最后一句“谁能挽姮娥,俯濯凌波袜”则运用了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遥不可及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无奈。
整首诗在宁静的月夜中,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王安石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月夜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人生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蹋月”指的是什么?
“姮娥”在诗中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月夜二首》与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月夜为主题,但王安石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而李白则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这反映了两位诗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