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0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8:47
扬舲下大江,日日风雨雪。
留滞鳌背洲,十日不得发。
岸冰一尺厚,刀剑触舟楫。
岸雪一丈深,屹如玉城堞。
同舟二三士,颇壮不恐慑。
蒙毡闭篷卧,波里任倾侧。
晨兴视毡上,积雪何皎洁。
欲上不得梯,欲留岸频裂。
扳援始得上,幸有人见接。
荒村两三家,寒苦衣食缺。
买猪祭波神,入市路已绝。
如今得安坐,閒对妻儿说。
这首诗描写的是在大江上扬帆航行的情景。作者在风雨雪的恶劣天气中被困在了一个名叫“鳌背洲”的地方,十天都无法启航。岸边的冰厚达一尺,船桨碰到冰块发出声响;而岸上的雪有一丈深,宛如坚固的城墙。船上有二三位壮士,他们并不畏惧困境,躲在篷下安然入睡,任凭波浪摇摆。清晨起床,看到篷上积雪的白皙,想要上岸却没有梯子,想要停留却又频频裂开。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有人来帮忙上岸。可岸边的荒村只有两三户人家,冬天的寒冷使得衣食都很缺乏。人们买猪祭拜水神,但前往集市的路已经断绝。如今终于能够安坐在岸上,闲暇时和妻儿交谈。
作者介绍:姜夔(约1155—1221),字尧臣,号白石道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以清雅、细腻著称,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频发之时,作者乘船出游,遭遇恶劣天气,因而产生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困境的无奈和对家庭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描绘舟行大江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在恶劣天气下的无助与孤独。开篇的“扬舲下大江”便引入了作者的旅程,然而接下来的描述却是一路的艰辛。“日日风雨雪”的重复,营造了压迫感,突显了自然环境的险恶。诗人被困在“鳌背洲”,将其孤立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在诉说一种无奈的宿命。
岸边的冰雪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的严酷,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压抑与寒冷。“同舟二三士,颇壮不恐慑”,展现了同伴间的团结与勇气,然而这种勇气并未能改变外在的困境,反而在“蒙毡闭篷卧”中显得更加无奈。诗人在清晨看到积雪的洁白,内心的感慨随之而来,诗句中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美的欣赏。
后半部分的描写转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家庭的思念与关怀。“荒村两三家,寒苦衣食缺”不仅描绘了社会的困境,也反映了个人的无力感。最后的“如今得安坐,閒对妻儿说”则是对家庭温暖的渴望与珍惜,尽管经历了风雨,却在归属中找到了安慰。
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折射出时代的苦难与人性的坚韧,深刻而动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困境的认知与对家庭的思念。诗人通过对自然恶劣环境的描绘,反映出个人在艰难时刻的坚韧与无助,同时在最后回归家庭,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温暖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鳌背洲”是指什么?
诗人和同舟之士在恶劣天气中做了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闲对妻儿说”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1-B, 2-C,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对比,都是描写旅行中对家乡的思念,但王维的诗更多表现出对友人的关怀与祝福,而姜夔的诗则侧重于个人在困境中的内心挣扎与对家庭的渴望。两者都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感,但表达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以上内容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昔游诗十五首 其七》,并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与热爱。